【摘 要】肇庆市虽是广东珠三角九市之一,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于珠三角其他城市,缺能人、缺资源、缺认识,政策扶持还不到位,激励和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交通等大环境还不发达等因素,制约着肇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盘活资源、培育发展主体、精准施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是肇庆市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 【关键词】肇庆;村级集体经济;困境;对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肇庆市虽是珠三角九市之一,但"半山半珠"的发展水平与珠三角核心区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面積比较大,农业人口众多,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是当前肇庆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一、肇庆市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2017年,肇庆全市农户89.56万户,农村人口364.4万人,其中劳动力211.18万人。行政村一级成立农村经济合作联社1402个,村民小组一级成立经济合作社19986个。当年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2.83亿元,其中,经营收入4.95亿元;发包及上交收入8.90亿元;投资收益0.69亿元;补助收入3.34亿元;其他收入4.96亿元。总支出10.69亿元,其中,经营支出1.36亿元;管理费用4.86亿元;其他支出4.47亿元。年度总收益12.14亿元。 肇庆市村级集体经济i发展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总量不大,2017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在珠三角排末位,经营性收入ii3万元以下的村(社区)占比高达45.44%。二是区域发展步子不齐,东南版块的城镇地区比西北版块的山区县发展快、实力强,封开县与端州区村均经营性收入差距达84倍之巨。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对上级政策补助和其他收入依赖大,占61.06%,造血功能很弱,且绝大部分收入依靠资源发包和租赁,渠道单一。四是村(社区)"两委"干部结构还不优,发展集体经济能力不足,导致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弱化、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人大都"逃离"村庄,又导致换届选不出优秀的"领头人",集体经济只能继续低迷,形成恶性循环。 二、肇庆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 自身因素存在"三缺": (一)缺资源。在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村过分强调"分"的一面,忽视了"统"的作用,分多统少甚至有分无统,村集体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弱化了对资产资源的统筹功能。村级集体经济失去发展壮大所需的基本物质基础,自然举步维艰。 (二)缺能人。面对村干部待遇偏低、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有能力、懂经营的年轻人大都外出经商务工;农村创业环境相对较差,能人回乡发展一般热情不高;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在城镇寻求发展;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相对素质偏低、思想保守。引育能人、建设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困难重重。 (三)缺认识。一方面,资源长期分而不统加重了农民的原子化,"善分不善合",有些村民认为分到户的就是自己家的,宁愿荒着也不愿意整合开发;有些村民只管耕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对集体经济毫不关心。另一方面,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群众大部分小农思想僵化,"求稳不求变",特别是在选择产业项目时,对发展二、三产业存在天然的不信任与不自信,不愿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外部环境存在"三不": (一)土地、金融等政策扶持还不到位。上级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没有专项资金;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从金融部门难以贷到发展资金;有些村受制于农用地用途,无法招商引资;农村"一事一议"项目配套要求太高,往往因自筹资金不到位等问题而落实难。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二)激励和监管机制还不健全。目前,肇庆市大部分村实行经联社、村民(社区)委员会村社合一的管理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非独立性使其在发挥经济职能时经常会受到行政手段的干预。同时,县、镇两级对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监管缺少合理有效的抓手,管得过严影响和制约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运作;太松又无法有效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侵吞、转移、挪用集体资产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市、县没有统筹制定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交通、市场等大环境还不发达。肇庆市虽然地处珠三角,但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比起来,路网建设密度还不够高,辐射的市场半径还不够大,对处于市场细枝末节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还不够。很多村道路狭窄、路况复杂,远离高速、国省干线及主要河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基本的外部条件。 三、破解肇庆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盘活资源,重点解决好"靠什么发展"的问题。开展集体资产查漏补缺,分类完善台账,实行数据化管理。依法依规依章清理不规范经济合同,确保村级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是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主体,探索将承包经营权以份额的形式确认到户模式,进一步整合碎片化资源。探索镇、村连片开发的模式,在传统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走出新路子。 (二)培育发展主体,重点解决好"谁牵头发展"的问题。一是选育一批乡村"领头雁"。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加强对村干部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重点从本村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选拔后备干部。二是培育经营主体。细化和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形成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培育相对独立的集体经济发展经营主体。三是培养引进一批乡贤。制定吸引乡贤回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探索在珠三角外出乡贤集中地区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广泛联系服务凝聚乡贤。 (三)精准施策,重点解决好"怎么发展"的问题。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社区养老等项目产业。整合资金通过入股或者参股龙头企业、优质公共服务项目或者参与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提升经营效益。探索农业产学研合作发展路子,继续深化结对帮扶措施,稳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四)健全体制机制,重点解决好"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将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纳入农村"三资"平台管理。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标纳入对各县(市、区)综合考评和对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各县(市、区)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同时纳入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验收考核指标。 (五)加强政策扶持,重点解决好"如何保障发展"的问题。清理各种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不合理规定。加大地方财政投入,逐步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支出,减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应负担。认真执行并用足用好相关税费政策,创新金融政策支持,健全风险防范分担机制。落实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留用地政策,多渠道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经营项目、公共设施等用地需求。 注释: i本文所论村级集体经济,是指行政村级经济合作联社的经济情况,主要参考可以为村级集体"造血"的经营性收入情况。 ii本文所论经营性收入,是指经营收入、发包和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的总和。 【参考文献】 [1]孔祥智,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J].理论探索,2017年,第1期:116-122. [2]张吉星,杨爱平.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进路与出路——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88-95. [3]梁文生.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固化的完善——基于中山市古镇镇的调查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第31卷第12期: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