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留学中国"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教育对外开放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以留学为载体的国际间人才流动,是促进各国教育交流的有效途径。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6.25%。出国留学之潮日趋热烈,即使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这样的刚需也未减退。留学不会因疫情而废止,是国际教育行业人士的共识。 与出国留学相对应,来华留学也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作为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程度、加强文化交流、引进优秀人才皆有深远意义。打造"留学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是教育界同仁面临的共同课题。 "十三五"期间 来华留学成果颇丰 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意见》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涉及来华留学生的改革,做强"留学中国"品牌。 "十三五"时期,我国来华留学事业取得一系列可观成果。"提高质量"成为来华留学聚焦的重点。我国出台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管理办法》,规范高校接受国际学生的资格条件,来华留学质量规范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生比例达到54.6%,比2016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成为新亮点。据介绍,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 54.1%。 为推进来华留学发展进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具体措施。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我国在国外10多个国家22个城市举办"留学中国"教育展22场,参展中国院校累计460所次。"留学中国"教育展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通过举办来华留学生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来华留学生以自己在华学习的亲身经历,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四届"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参与。 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工作重点显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仍是一项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到,我国将出台《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管理办法》,建设并推广"留学中国"网。来华留学的相关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并呈现更多值得期待的亮点。 语言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文教育在国际推广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HSK(中文水平考试)、YCT(中小学中文考试)等中文水平考试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这表明国际中文教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中文热"也为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 础。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留学中国"吸引力增强 高校是"留学中国"最好的名片。来华留学事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6月最新发布的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取得了亮眼成绩,反映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舞台上不断增强的实力。总体上,2022QS世界大学排名共有58所中国大陆大学上榜,相较于上一年的榜单多出7所。在该排名中,首次有两所中国大陆大学跻身世界前二十,即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是在十年的持续进步之后,中国高校取得的最新里程碑。 排名显示,中国大陆大学中领先的高校依然是清华大学,世界第17名,亚洲第3名。此次与其共同出现在前20名榜单的是北京大学。相较于上一年,北京大学的排名上升了5位,现为世界第18名(亚洲第4名)。这是北京大学在2006年之后,首次进入世界前20 名。 除清华北大以外,还有不少中国大陆大学在此次排名中取得了QS世界大学排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复旦大学排名第31名,上升3名;浙江大学排名第45名,上升8名;同济大学(第211名)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列第236名)首次进入世界前250名;中山大学(第260名,上升3名);南方科技大学(并列第275名)和西安交通大学(并列第290名)首次进入前300名;武汉大学(第225名,此前武大最高为第246名)。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新冠肺炎研究贡献最大的大学之一,在新冠肺炎相关论文产出方面排名前十,与华中科技大学并列,后者是继哈佛大学之后世界上第二大新冠肺炎研究者。 QS高级副总裁兼研究总监Ben Sowter表示:"也许没有哪个高等教育系统能在过去10年像中国那样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仅仅在5年前,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前20名中还没有一所中国大陆大学。如今,随着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投资和强大的教育发展战略,中国大学已经具有了卓越的全球认可度和世界领先的研究生产力,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在全球大学的学术论文发表量中排名世界第四,这也表明了中国双一流大学计划正在逐渐实现其远大目标。" QS排名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也是全球学子择校的重要参考。我国高校在该排名中成绩持续进步,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实力正不断增强,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与世界最顶尖一流院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科研实力提升,这样的差距也将会逐渐缩小。中国高等教育将以更加自信而有底气的态度,向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莘莘学子敞开大门。来华留学,未来可 期。 讲述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个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学子的使命,而来华留学生们也同样肩负文化交流的使命,用他们的亲身实践讲述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将临之际,来自32个国家的45名北京大学留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致以美好的祝福。来信讲述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的体会感悟,表达了对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由衷赞许,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高度认同。 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在回信中说,"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你们提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这封回信在来华留学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据新华社报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塞尔维亚籍留学生菲利普·菲利波维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与中国同学共同成长。因此,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的"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深有感触。"我所经历的中国发展、所见证的中国奇迹,让我得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他说。 来自巴基斯坦的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阿米尔已经在武汉免费接种了新冠疫苗。"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在新冠疫苗领域争分夺秒潜心研发,并援助他国,体现出了大国的责任担当。"阿米尔说。 电子科技大学加纳籍留学生德里克斯表示,"中国的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中国的经济也正在加速恢复,不仅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也为世界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给民众带来的便利。"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求学的英国籍留学生威廉到过中国不少地方,在他看来,"开放"和"包容"是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一组关键词。"在各地旅行,我都能遇到很多友好的中国人。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是与生俱来的。"威廉说,"许多地方的老百姓生活美满,幸福感很高,这也是中国能够不断大步前行的重要底气。" 来自埃及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020级博士生拉米斯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近6个年头,她经常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拉米斯介绍,博士毕业后,她将回到埃及做一名大学中文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我也将在未来通过自己的工作,更好传播中国文化,并告诉埃及人一个真实的中国。"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通过在中国的亲身学习与生活经历,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的真实面貌,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扇窗口。留学活动成为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桥梁与纽带。随着来华留学事业发展,"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将继续向世界传播。 疫情大考中 来华留学生共克时艰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对教育对外开放的一场大考。2020年疫情期间,对于在华的外国留学生,中国相关部门坚持"属地化管理、一体化推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国留学生得到了和中国留学生一样的关怀。中国政府和高校为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帮助与保护,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据国际在线报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时,一位留在武汉的俄罗斯留学生给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发去了一封信,讲述疫情下的武汉生活。这位留学生名叫拉福,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当疫情暴发、武汉封城后,拉福很快接到俄罗斯驻华使馆的撤离通知,但他选择了留下。 "我没有选择撤离,因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切必需品,我感觉自己在学校很安全。校园里设置了许多体温测量站,学校为学生发放口罩、消毒剂,对宿舍楼进行全面消毒,将食堂就餐改为送餐。学校以及中国政府为尽早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尽心竭力。"在信的结尾,拉福说,"我想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学校从没有忘记外国留学生,他们时刻与我们保持联系,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所有困难。我要感谢所有在困难时期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员工,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保障。我真心希望,中国能够尽快战胜疫情,为此我们也将竭尽全 力。" 在中国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帮助与照顾的同时,外国留学生们也加入了战"疫"的队伍,与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克时艰。根据新华网报道,为助力疫情防控,沈阳医学院先后派出6批、751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沈阳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有不少的外国留学生自告奋勇参与工作。正在沈阳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五年的尼日利亚留学生莫西表示:"中国政府在努力确保所有人的安全,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作为医学院的学生来到这里。通过做社区志愿者,能为大家的健康服务,让我们都能得到核酸检测,让我们生活的国家更加安全。"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众多留学生、外籍校友挺身而出。其中有16位留學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致敬最美逆行者"线上公益家教活动,他们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者的孩子提供英语补习志愿服务;有的留学生主动当起物资采购员,从自己所在的国家采购口罩等一些防疫物资,捐赠给周围需要的人;还有的留学生则在学校疫情防控点值班,协助完成测量体温、人员登记等工 作。 2020年底,在全球疫情仍肆虐之时,中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2020年12月介绍,在华外国留学生确诊病例已动态清零。中国交上了令人满意的战"疫"答卷,背后也离不开外国留学生的努力和付出。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旅行带来严重阻碍,各国留学事业都受到影响,来华留学也不例外。2021年7月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记者关于外国留学生来华事宜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国留学生来华问题,将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外国留学生返华复课问题。 来华留学管理日趋规范 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来华留学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争议和质疑。近两年来,有关外籍留学生的负面新闻多次见诸报端,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于外籍留学生享有的"超国民待遇"表示不满,还有的认为外籍留学生录取门槛太低,素质参差不齐。中国学校对于外籍学生的"优待"也常被指责为"媚外"。两年前,山东大学的"学伴"事件尤其闹得沸沸扬扬。 202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也陷入了一场"媚外"风波。据报道,有网友质疑电子科技大学在端午节前开展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中,只邀请了外国留学男生和中国女生参加,该言论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热议。对此,该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表示,网上的说法严重歪曲事实,校内男女生均可参加。该学院官方微信中显示,通过自愿报名,共有35名中外学生参加了此次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留学生25名(男生20名,女生5名),中国学生10名(男生4名,女生6名)。 类似的事件能引发大众强烈关注,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于来华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的诉求。近两年来,随着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外国留学生管理政策也日益严格规范。比如,2018年,教育部印發《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2020年5月,教育部进一步要求严格留学生招生审核、过程管理和评审制度,加强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的教育。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与来华留学相关的提案和建议往往能跃升至热搜榜单上。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在《关于优化外国来华留学生政策的提案》中建议,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除了外国政府委派的来华留学生可以降低录取分数标准外,其他所有自愿来华留学生都必须满足应有的录取学分标准。 2020年,民进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大会的提案建议,加强对留学生的选拔、考核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制定并完善招收高水平留学生的鼓励政策,激励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国际教育和研究环境,吸引高素质的国际学生,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优质生源。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在2020年两会上也建议,要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转变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尽快降低对高校留学生数量指标的要求。 来华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发展亦任重道远。随着来华留学工作的管理机制与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来华留学将随教育对外开放一同迈上提质增效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