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是人们经常用来计算的工具,虽然算盘里面的算珠并不多,但却可以读出数以万计的数目,而且熟悉的人可以计算得非常迅速。算盘是怎么产生的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算盘的发明 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着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字。这固然表明封建统治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最早使用的筹算法进行了改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算盘的故事 父亲是村里的名人。虽没赶上读私塾,但可上过高小呢。六年的学习,他练就了可做教材的蝇头小楷,还打得一手好算盘。 父亲长得比八仙桌高出一点儿的时候,村里年终分粮食,被叫了去帮忙。就见他蹲在条凳上,两手上下翻飞,稀里哗啦一阵算盘珠响。家家户户挣了多少工分,得多少粮食,都算得清清楚楚。在大人们满脸惊讶的眼神里,他露出得意的笑容。由此一举成名。 闯关东那年,他不满十七岁,是四爷爷坚持要带他去的。起初,家里不同意,长子长孙,还是守家稳重一点好。后来见他们意志坚决,再说多出去一个人,就少一个人在家里吃饭不是?有点收入,对诺大一个家族来说也是一个添补。 父亲呆过的那个林场,一眼望不到边。三年多的时间,他就从来没有走出来过。 扛木头那可是个力气活。跟四爷爷比,父亲的身材实在弱了些,他又能写会算,是个文化人了,就做了林场的会计。美差啊!不用出大力气,挣钱却不比别人少。 当年,有人送给他一副好算盘,是少见的十五个档。紫红色木料做得框架黝黑放光,每个档上下两层,各穿起七个紫葡萄似得算盘珠,外框上还镶嵌不少银丝花纹。算盘掂起来沉甸甸的,格外雅致。 这是他从林场带回来唯一的实用物品,我们兄弟姊妹五个都用它学完了小学珠算课程。 父亲回老家任职,除了能干,还有四爷爷生命付出的代价。那次积木垛倒塌,包括四爷爷在内的十几个伐木工人被压在了下面。林场为息事宁人,把父亲办成了正式工人,还帮忙联系到老家的一个厂子担任了主管会计。 那几年,我最盼望的就是每周星期六到来。下午不上课,眨眼功夫就能把作业糊弄好,剩下的时间就疯玩。傍晚时分,父亲那辆"泰山"牌自行车一进门口,家里的锅碗瓢盆就唱起来。不一会儿,香喷喷的西红柿炒鸡蛋,海米拌黄瓜就会端上桌,小燎壶燎着烧酒"吱吱"响着,口水就顺着往外淌。要是大队书记或者邻里乡亲来了,还会多上一条老咸鱼或几块烧肉。小孩子往前一蹭,总是能捞到一点别人的赏赐,那是个香啊…… 凡是来求父亲帮忙的,他就会把那个算盘小心翼翼取来。用一块红绸子布反复擦干净,郑重其事地放在桌子上,稀里哗啦这么一拨楞,一会儿大家都笑逐颜开了。有人撂下个三毛两毛的钱,他总是让母亲抽空给送回去。说自家人,收钱人家笑话,家里好多事靠大家帮忙呢。所以,虽说父亲常年不在家,我们兄弟姊妹也多,但从没落下过什么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退休接班制度就要废止了。风声传得最紧的一个周六,父亲老早就回来了。找到他高小的同学,还有健在的三爷爷,一起喝了大半晚上酒。随后,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提前退休。让学习优秀,最像他的长子,我的哥哥辍学接班。干了七八年临时工,每年都为家里挣钱买工分的二姐满脸委屈,哭着跑出了家门。 退休那年,父亲刚刚五十出头。他把账上结余的三千多元现金交给了他徒弟。说:这是我干了三十年会计账面上的余款,有的是厂家故意留下的,有的是不再追要的欠款。绝对干净,你接下来吧。 接任者惊得目瞪口呆,三千块钱,那年代能干多少事呀! 受父亲的影响,我家里大姐、三姐、哥哥、嫂子都干了会计这一行。唯独我,他最小的孩子,转来转去在文化圈里晃悠,算是继承了他另外一个特长,那个老算盘也传到了我的手里。 那天,我经不住一位热衷收藏古董伙计的撮弄,把那宝贝拿出来给他看。那小子带上放大镜,把玩了半天,嘴一咧:二哥,可惜了。你这东西品相虽好,可是用酸枝木做得,假如它是海南黄花梨,至少能值这个数。他把食指和大拇指叉开,在我面前晃了两晃。乖乖,能顶一座楼房呢。 啊?! 我接过来反来复去地瞅。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算盘反面中间梁上,竟有一行暗红色小字。上面刻着:"老实做人,扎实办事;人不混帐,账不混人。"像极了父亲从小练就的蝇头小楷。 计算器的由来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型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19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