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ion id="attachment_2804" align="alignleft" width="357" caption="朝鲜领导人金正日"][/caption] 在曝光组织生活的过度和荒谬方面,没有谁比《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做得更出色。在最近的一期杂志中,熊彼特(Schumpeter)专栏作家将笔锋指向了全球公司和政府中泛滥成灾的头衔膨胀现象。 在这方面,遥遥领先的冠军就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Kim Jong Il)。据《经济学人》报道,他有1,200个正式头衔,"包括大致翻译过来的‘我们星球的守护神’、‘常胜将军’以及‘21世纪的北极星’。"应该给奥巴马(Obama)总统提个醒:同"反帝反美斗争前线最高统帅"比起来,"自由世界的领导人"简直太微不足道了——更别说我个人最喜欢的那个头衔,"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在他那越来越长的头衔列表上,金正日还可以再加上一个"头衔膨胀之王",但是,根据《经济学人》的报导,他仅仅是一种全球性现象的全球级大师。房地产巨头世邦魏理仕公司(CB Richard Ellis)有四位而不是一位CEO。通常,首席级的高管队伍会越来越庞大,设立了首席信息官之后,紧接着就有首席知识官、首席聆听官(柯达)、首席可持续发展官(SAP)。甚至连那些职位较低的员工,也开始拥有如雷贯耳的响亮头衔,例如赛百味(Subway)的"三明治艺术家"以及保洁公司聘用的"卫生顾问"。 我们一边看杂志,一边忍不住要开怀大笑——但是,人们如何描述自己的工作,以及组织如何描述完成的工作究竟为何如此重要?其中严肃的一面也很可能被忽视。实际上,我一读到这篇专栏文章,立刻就回想起《快速公司》(Fast Company)杂志的早期年代,以及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经久不衰的一个专栏——每一期,我们都会用不长的篇幅刊登两则奇闻异事,受到了读者最热情的追捧。在这个名为"未来头衔"的专栏中,我们发掘出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普通人,但他们的官衔可一点都不普通。 例如,会计行业巨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Young)聘用了一位20多岁的咨询顾问,并给他安上"喜剧部长"的头衔。他的工作就是为大型客户会议制作视频和报告,好让公司枯燥无味的工作内容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一家快速增长的电信公司将总部的接待员称为"第一印象总监",以强调公司虽然以技术为主,但也高度重视他们给客户和供应商留下的情感和心理印象。一家电玩开发商任命了一位"首席加速官",负责想办法缩短开发时间,并让公司更快地实现增长。 拿这些头衔取笑当然很容易,但当我们和头衔的拥有者交谈时,就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以及描述工作的另类头衔)抱有一种自豪感、使命感和兴奋感。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确重要,而向世人描述这份工作的方式也同样重要。 因此,对于稍微有些另类的(有时甚至是膨胀的)头衔泛滥的现象,我并不会过于冷嘲热讽。当人们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时才会做得最出色——这意味着这份工作与他们独特的技能、天赋和情感或多或少有着某种关联。是啊,如果说最好的工作就是不在普通的组织中遵循那些千篇一律的俗套,那么在设定头衔时来点独出心裁的花样又有什么错呢?你是愿意在一家高速增长的软件公司做"流程改进总监",还是愿意拥有一个像"进展部长"这样的"未来头衔"? 几年前,我在撰写Mavericks at Work(中译名《商业怪杰:创意经营的制胜之道》,中信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一书时,曾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一家名为Cranium的公司。这家杰出的公司设计和出售了一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棋类游戏。他们对如何设计产品、如何将自己那套创意词汇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传达给客户非常执着。公司所有的工作被提炼为一个首字母缩略词"CHIFF":精巧(Clever)、高质量(High Quality)、创新(Innovative)、便利(Friendly)、有趣(Fun)。因此,公司最重要的领导人被授予"CHIFF卫士"的头衔也就说得通了——她的工作是确保产品设计流程的每项要素都能抓住CHIFF的感觉。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头衔是"火焰守护者"——这位高管负责监督战略和文化,以确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能一直恪守它赖以成功的价值观。 所以,下一次你遇到一个顶着另类头衔的人时,尽管表达你的惊讶好了。但接下来,你要花点时间往深处想一想。也许这个独一无二的头衔恰恰道出了他所在的公司或他工作中的某些独特之处。然后再想想你自己的头衔:它是否准确地描述了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否传达出你希望留给他人的印象? 实际上,现在你也许该为自己设计一个"未来头衔"了。不能随便安上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就算了。我打算从金正日那里获得在北美的头衔专用许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