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始终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对于许多上班族,尤其是异地的上班族来说,和父母之间普遍有着一种三日亲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真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只要时日一长,很少有人能不和父母爆发矛盾的,原因何在? 在子女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心中的超人,不说移山填海,无所不能,单能让自己衣食无忧,快乐无虑,已经能让很多孩子崇拜自己的父母了。没有人反感别人的崇拜,尤其是对自己来说尤为重要的亲生骨肉,所以父母们也很能享受这种感觉。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父母的衰老,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变化起来。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心慌地发现以往提一袋米上六楼不费劲,现在居然到了三楼就要歇一歇了;以往孩子还抱着自己的腿一脸崇拜地望着自己,现在居然要仰着头才能看见孩子的脸了;以往喜欢围着自己问东问西,自己随便抓一个脑海中的故事就能入迷地听半天的孩子现在居然每天都和自己说不了几句话了,更可恶的是那些故事也好像变成了滑不溜秋的泥鳅,在脑子里怎么也抓不出来了。 父母们开始恐慌了,衰老,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死亡。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半辈子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的父母来说,自己好不容易才把孩子盼大,还没抱孙子,享清福,难道就这么老了,就这么不中用了?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强化,在这里,孩子小时候对父母能力的崇拜无疑就是一种长时间的强化,以致于很多父母潜意识里都觉得,孩子之所以崇拜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能力,是因为自己有比孩子强的地方,是因为自己能为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 再回到之前的话题,当父母忽然发现自己老了,比不上孩子之后,这种强化的心理无疑会给他们造成恐慌,会让他们误以为只要自己不如孩子了,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付出之后,这种崇拜感就会消失,而当这种崇拜感消失之后,单凭亲情和血缘关系,让父母们觉得尤为没有安全感。毕竟在之前的大多数年岁里,存在于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崇拜感忽然消失了,再加上自己又老了,这足以让大多数父母感到紧张甚至是恐慌。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继续维持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而作为老一辈,所见,所知,所感必然和晚辈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和孩子说一些现代的话题自己知识储备有限,说不定会适得其反,闹了笑话反而影响自己的地位。新话题不能说,那只能说说老话题了,说说社会公认的,永远是对的话题。什么话题永远是对的?和学生谈成绩,和单身谈恋爱,和白领谈工资,和新婚夫妇谈生育,这成为了大多数即将和已经老去的父母手中的尚方宝剑。有人称之为正确的废话,具体特征为永远是对的,无法反驳,但是听的人却无比难受,对此,个人深以为然。 以上所分析的原因不说百发百中,但至少能做到八九不离十。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方法也很简单,交给时间。心理治疗里有种方法叫做森田疗法,其主旨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就好比青少年有青春期,中年有更年期,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不能说是给父母说几句话就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和疑惑。行为是最好的证明方式,当你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久而久之你会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突然多了两个老顽童,到此,恭喜你,你已经成功向父母证明了你的能力,也正式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剩下的就是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以便在长久的离去之后你能够没有遗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之所以分析原因,并不是为了证明子女的正确和父母的多疑,如果有人拿着本文去声讨那些最爱自己的人,我也只能表示遗憾。分析的目的在于理解,这也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当我们了解到行为背后深层次的缘由所在之后,才会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行为。理解他们,最终接受他们。 如此,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