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管理理念与方法,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人性假设。比如你采取奖金、分红等激励方式,是因为你相信人是受金钱驱动的。你鼓励员工尽可能多的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因为你相信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能为企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整体而言,管理中所采取的人性假设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人性恶;一种是人性善。人,究竟性恶,还是性善?千百年来就没有过定论,我当然也不想陷入这场毫无结果的争论与纠缠中。事实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当你相信人性恶时,你得到什么?当你相信人性善的时候,又得到什么? 既然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大多数企业实践的是人性恶的理论,那么我们就从人性恶说起吧。如果你采取基于人性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当你认为对方不可信任的时候,你去控制防备对方,反过来对方也会不信任你、提防你。而对方的表现强化了你的信念,你愈加不信任对方。久而久之,人们都缺少信任了。 这叫"预言的自我实现",即你对他人的预期往往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自动实现,我们所熟知的马太效应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意味着,人性恶不是管理的前提假设,而是糟糕的管理理念的结果。坏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是对人性的亵渎与扼杀。 在实践操作上,以人性恶为假设,是一种省力的方式。你根本不需要思考该如何对待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必思考应该如何发掘他们的潜力与价值,安全可以顺理成章的以单一的标准,利用权力强制性的要求他们去做事。后者比前者简单得多,就像你利用职权要求别人做一件事,要比让别人自愿的去做一件事容易得多。后者涉及到如何重新设计工作、如何帮助对方认识到这份工作对其职业发展的意义。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当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糟糕时,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孩子说,如果你下一次再考不好,就打你,或者如果你下次考得好,我就奖励你一台游戏机。另一种是耐心的听听孩子的感受,安慰他、鼓励他,帮助他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和孩子、老师寻找一种帮助他提高成绩的方法,甚至分析一下自己的责任,然后改变自己的不足的地方,陪孩子学习等等。试问,你会选择哪一种? 这个世界存在那么多人性恶的管理理念,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会发生更可怕的事情,人性恶的管理理论越来越多,人性善的管理理论越来越少。这和"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是一样的。结果,人们不再相信人性之善,不认为以人性善为假设的管理理念是有效的。甚至会对人性善的理念嗤之以鼻。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国外有几位学者,筛选出28家相信人性善的企业,比如丰田、西南航空、宝马、好事多、Google、IDEO、Whole Foods等,将其称之为"友爱的公司"(FoEs),并将这些公司和吉姆柯林斯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列出的11家公司做了一番比较,结果表明: 在过去10年,FoEs以1026%的回报率超过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331% 在过去5年,FoEs以128%的回报率超过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 77% 在过去3年,FoEs的回报率为73%,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回报率为75%,基本持平。 不是人性善的管理理念没有价值,而是少有人相信、懂得基于人性善的假设从事管理实践。所以,管理中更多的选择人性恶作为假设,是管理学和管理者的堕落,也是对人性的亵渎与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