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牛李党争的结果如何牛李党争起源介绍


  说到唐朝末年发生的"牛李党争",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就是所谓的牛党和李党。牛党就是指的是牛僧孺和李宗敏,李党指的就是李德裕。对于这个事情,到底发生的起源是什么。最后持续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结果如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牛李党争"
  中晚唐时期,唐政府的文官集团分裂为两个政客集团,一称"李党",一称"牛党"。李党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德裕、李绅、郑罩等人。而牛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阂等。他们注定不能和衷共济,和平相处,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李党中成员多半是世家子弟,官宦二代,出身高门大户。而牛党成员出身多半是平民寒门子弟,他们都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体制内,并上升到中央级别的高官。按照现在的话说,牛党跟李党之间的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是阶级矛盾。
  2、"牛李党争"的起因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四月,按例举行了一场以君主名义主持的制举,其具体的科目是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参加考试的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人,在对策中直刺时政,语言无所遮掩,极为激烈,直呼要求改革。
  时唐宪宗正锐意改革积弊,这些举人的言辞很是与时势相吻合,因此实际主持考试的吏部侍郎杨於陵、吏部员外郎韦贯之,将他们全都署为上第。唐宪宗在接到奏报后,当即表示了满意的态度,并关照中书省在给他们放官时,给予优先的考虑。
  然而宰相李吉甫却怀疑,举人是得到了他的政敌的暗中支持,通过制举来对他进行攻击,从而表现出歇斯底里的状态,到唐宪宗面前哭诉,说这场制举的最后复核人是翰林学士裴垍、王涯,而皇甫湜是涯的外甥,然王涯事先没有请求回避,裴垍也明知不说。
  经李吉甫如此一说,事情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在唐宪宗的眼里,那些慷慨激昂的举人的背后,原来竞有朝臣在操纵、在徇私,由此这场制举明显带上了科场舞弊的性质。为追究科场舞弊,他不得不将这些他原本极为看好的举人忍痛割爱,并惩罚那些与此有关的考官。
  结果,裴垍、王涯受到了降职的处分,杨於陵、韦贯之被贬为外官。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人被改署落第,并多年不得仕进。 以此事件为标志,从此拉开了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历经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六朝,相互之间斗争的序幕,史称 牛李党争",又称"朋党之争。
  3、牛李党争的结果如何
  唐朝被节度使绑架以后,唐朝的皇帝也就被宦官给绑架了。牛李党争的背后,其实是宦官集团的斗争,因为这帮文臣都需要依赖宦官才能生存下去。
  唐文宗去世以后,牛党背后的宦官力量失势,所以牛党自此沉沦。唐武宗继位后,李党领袖李德裕再次成为宰相。
  他打压了一票牛党成员,牛僧孺和李宗闵自然不能幸免。不过唐武宗在位只有6年,唐武宗去世以后,唐宣宗时期,宦官们不满李德裕专横,所以白居易的弟弟宰相白敏中赶走了李德裕。自此牛李党争告一段落,白敏中是牛党成员,所以说最终以牛党获胜而告终。
  其实这场长达40年的党争,没有谁是胜利者。因为他们在内耗的同时,使得地方节度使们逐渐做大做强,唐朝中央,渐渐失去了夺回权力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春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