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这是对现代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进入到生态文明更高阶段的历史步伐的准确反映,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向全社会各行业吹响了建设种崭新文明的号角。为响应这—号召,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行生态化的转向,即要使生态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主题、新内容,而明确企业应承担的生态责任则是其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一、企业生态责任是时代精神在企业本质上的体现 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应当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CSR)。它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包括企业必须履行的基本经济责任,如确保为社会提供质量合格、技术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合理盈利、依法纳税、创造就业等,还包括企业在环境、资源、安全、健康、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相关责任,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和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社会性本质的全面展示,反映着企业与利益相关各方乃至周边环境的价值关系,要求企业应对消费者、员工、股东、投资商、供应商、其它经营者、社会团体以及环境等直接或间接的一切相关因素负责,谋求企业以及诸方价值的最大化。它体现着企业的社会使命所在,因而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核心理念,构成衡量企业优劣的基本价值尺度。 在生态危机的现时代,企业生态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突显出来。企业生态责任是指企业所应承担的保护环境、节约或有效利用资源的义务,主要包括对环境、资源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对产品和服务的生态责任,对市场的生态责任,以及对公众乃至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责任等。 从历史上看,对企业生态责任的认识和关注是伴随20世纪以来世界性环保运动的高涨而在企业界兴起的,而文明社会反思当代生态危机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就在于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工业企业不负责任地向环境排放了大量"三废"垃圾,并对地球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和滥用。可以说,在决策和生产经营上缺乏生态责任,是以往工业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一个普遍缺陷,也是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现象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确企业生态责任是企业本质在现时代的突出体现,使企业自觉承担起保护生态的义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走一条与社会、环境、资源诸方面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生态文明时代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界整体为历史上欠下的生态债务"买单"、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抉择。 二、认识生态责任与企业盈利的内在—致性 在环保运动已成世界性潮流的今天,仍有一些企业囿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传统观念,在思想上转不过弯来。在他们看来,履行生态责任与企业盈利始终是一种彼此冲突、不可解决的悖论,而且会削弱企业竞争力,因而不肯按环保标准进行投资和创新,个别企业甚至想方设法逃避生态责任,从而妨碍了工业污染的有效治理。这种将企业生态责任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它没有看到环保对企业乃至全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若企业固守这一狭隘观念,绝难适应现时代社会各方的挑战和压力。事实上,在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标准愈来愈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或政策,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消费在世界市场已发展为新趋势,绿色营销成了竞争战略,绿色产品成为竞争者争夺市场的新法宝,环保标准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限制他国企业进入该国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建设生态经济也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抉择。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若还妄想像过去那样忽视和逃避生态责任,只能是死路一条。企业唯有痛下决心转变观念,主动承担生态责任,把生态责任与企业盈利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转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适应乃至引领绿色市场,才能活出全新的生命,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牟利了。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企业承担生态责任其实是一种功在社会、利在子孙,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绿色投资,它不仅有助于企业高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并帮助客户节约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而且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起良好的生态形象和声誉,赢得广大消费者、机构团体以及利益相关者等社会多方面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承担生态责任实际上构成生态文明时代企业实现盈利的最佳方式,从根本上说,它不仅不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大大增强之。 三、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层层"绿化"的系统工程 企业要真正承担起生态责任,就要在价值观、方针战略、经营决策、商业模式、制度规范等方面全方位地贯彻生态意识,这就需要建设企业生态文化。企业文化一般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面,企业生态文化也要依三个层面逐次"绿化"。 首先要"观念绿",即要在精神层面把生态意识、绿色价值明确列入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层面,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起生态意识以及循环经济等理念,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态本质以及生态责任之于企业生存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在研发、生产、营销、市场诸方面制定各种绿色策略,对企业各种决策的生态效应预先进行风险评估,严把决策环保关,把生态责任与盈利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实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中。 其次要"制度绿",即要建立健全有关环保节约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定从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到销售、服务各环节的环保标准,建立工作岗位环境责任制,建立健全对企业行为的生态化监督和奖惩机制,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环保职位。同时要广泛开展明确生态责任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全企业营造出一种"处处有环保,人人讲节约"、"爱护生态,舍我其谁"、"节约光荣,挥霍可耻"的绿色文化氛围,联系实际在全体员工中培育起节能节源、省时省钱的节约作风,实施清洁生产,创建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办公,提倡简约生活,引领绿色消费,提供回收服务,积极鼓励员工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的创新热情和主动精神,组织员工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公益活动。 第三要"物质绿",即要在生产设备、办公设施、工作环境等物质文化方面进行生态化处理,如在产品使用的材料和包装上使用可再生材料等,并要重视在产品包装等硬件上塑造企业绿色形象。 从其他的价值标准来分析,企业生态文化建设还可分为不同的绿色层面。如国外有专家就将企业环保战略分成四种绿色层面,包括:浅绿,即合法绿色,要求企业以环保的法律法规为底线:市场绿色,要求围绕市场需要为客户提供环保性产品:利益相关者绿色,即将市场绿色逻辑应用到股东、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身上;深绿,要求企业完全遵循生态伦理,即以关爱全人类在环境和资源上的根本利益要求来建立和维系企业价值。 总之,我国企业应当将"绿色文明"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面新旗帜高高举起,使绿色成为企业软硬件建设的主色调,从"浅绿"走向"深绿",向着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