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表示自己在创办小米之前,是靠投资来给自己了解移动互联网「交学费」。 早在2007年,雷军以个人天使的身份投资深圳乐讯公司200万,通过后者的数据,雷军了解到彼时的手机上网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替代方案,用户都是学生、军人、农民工这样的群体,因为军队、教室和工厂宿舍里都没法用电脑。 究其原因,移动互联网的诞生环境和PC互联网不同,如果说后者作为一种全新信息交互方式的诞生,实现的是从0到1,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最初体验其实是从1倒退回0.5,因为彼时手机上网速度慢、屏幕小、缺乏应用生态支持,远远比不上PC,因而成为了一种上网替代方案。 雷军说,他在那时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驱动阶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是极为少见的由「三低人群」推动的前沿科技行业,而这种认知最终影响了他对小米的市场定位和机会判断。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小米自诞生以来所坚持的「性价比」路线,一方面,这的确帮助小米在业内开创了「互联网手机模式」,并几乎以一己之力推高了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地位和声量,也引发一众后来者的学习借鉴。 另一方面这也造就了小米手机偏硬直的用户甄选标准和在营收层面对于中低端机型走量的依赖,这一点早在小米的上市招股书中就有所显现,以2017年为例,红米手机在小米智能手机全年销量和销售额的占比分别高达80.7%和64.5%。 居安不思危,则危难不远。 2月20日,小米在北京召开2019年年度旗舰发布会——这也是小米拆分Redmi品牌之后的首次发布会——正式推出最新旗舰机型小米9,2999元起的定价也标志着小米发展8年至今首次将小米系列旗舰机型的售价提高到了3000元档。 不出所料的是,不少媒体撰文认为小米要放弃性价比路线。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对性价比概念和小米的双重误解,性价比作为反映物品可买程度的一种量化方式,即性能/价格,性能和价格这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而绝非上述媒体报道中只看小米9的涨价幅度,而不看其性能提升程度,这种将性价比等同于低价的思维不值一驳。 换言之,对产品涨价之后的性价比探讨应该建立在相同的性能基础上,如果没有后者作为比较基础,那么所谓的看法不仅有失偏薄,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 简单地说,小米9作为全球首款搭载骁龙855芯片的量产旗舰手机,其单核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了45%,GPU提升了20%,这也是小米第一次取代三星获得高通旗舰芯片的全球首发权。 此外,小米9在摄像头、外观设计、屏幕、充电等诸多硬件层面同样采用了业界顶级配置,也自然有着耀眼的表现。 如其配备了索尼4800万超广角微距AI三摄,在权威网站DxOMark的后置相机拍照评分中超越苹果、三星所有旗舰机型,成绩位列世界前3,视频拍摄评测位列全球第1;全曲面机身搭配纳米全息纹理工艺赋予的全息幻彩色之美;采用三星AMOLED 6.39英寸水滴全面屏,屏占比达到90.7%;更是全球首款支持20W无线闪充的旗舰手机。 更不要忘了,除了小米9在这诸多硬件用料层面不吝手笔的主观投入之外,近年来智能硬件行业上游元器件成本、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节节攀升的客观环境变化也推动着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产品涨价成为大势所趋。 这其中仅骁龙855芯片就比骁龙845贵20%,索尼相机模组贵了30%,第五代屏幕指纹则比后置指纹贵2倍,而小米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加码,2018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成本就达到了40亿元。 也难怪雷军在发布会现场不无动情的说,「2999元,有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小米的旗舰系列定3000块钱以内。但是,也请相信我们小米永远不会忘记性价比的原则,我们在同等的性能下,一定是价钱最厚道的,同样的价钱下,一定是实力最强悍的。」 同等性能和配置下价格最低,同等价格区间性能和配置最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性价比,这也是小米一以贯之的性价比原则。 我们几乎可以笃定,小米9的定价与性能不仅意味着小米对于不赚硬件高溢价的性价比路线的坚定态度,也吹响了小米进军中高端手机市场的进攻号角,俨然为小米产品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打下了又一根楔子。 有趣的是,在发布会上如拍照性能的对比等诸多细节,无不透露着小米9与华为Mate 20的对标,随着前者一应顶级配置和亮眼参数的曝光,华为恐怕已经是压力山大。 其实,过去的一年对于小米而言是矛盾的一年,一方面实现了独角兽的身份成功登陆港股,成为印度市场连续5季出货量的冠军,用时10个月时间就完成1亿销量全年目标等优异成绩,可以说自走出2016年低谷以来,小米已经攀上了一座新的高峰。 但另一方面,根据IDC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市场数据显示,小米虽然仍处国内市场领跑五强阵营,但其市场份额占比同比去年却有所轻微下滑,这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马太效应日益凸显的当下,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小米所要做的不仅仅只有坚持,还要有所改变,两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再度突破自我。 值得庆幸的是,小米的改变同样雷厉风行,在今年1月上旬Redmi品牌独立后发布的首款新品红米Note7,仅用半个多月时间就在中国大陆地区实现出货量突破100万台,这成为了主打「专注极致性价比」的Redmi品牌不负众望的最好例证。 而从本次小米9的顶级配置和亮眼设计来看,其同样是小米杀入中高端手机市场,打造「基于性价比的极致用户体验」的一把利器。在这背后实质上是红米小米齐头并进,小米多品牌策略成效初显。 另一方面,雷军在2019年小米公司年会上提出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持续投入100亿。 事实上,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版图之广阔早已无需赘言,这为其IOT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1月底,小米IoT平台已经连接了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1.32亿台智能设备,支持超2000款设备接入。 不难看出,在AI与IOT这公认的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到来之际,随着小米的双引擎战略渐入佳境,一幅抓住互联网+智慧硬件未来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其著作《基业长青》中指出,「在一个高瞻远瞩型公司里,唯一不变的核心理念,但是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如文化、战略、战术、政策等,都是可以改变和演进的。」 如果说走真正意义上的性价比路线是小米的坚持,那么多品牌战略、双引擎战略就是小米的改变,这些不仅是小米今天突破自我的关键,也为未来的基业长青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