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备管理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设备检维修管理在设备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何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设备检维修费用的管理,已成为企业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从企业设备检维修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对企业设备检维修费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设备检维修费用管理;现状;对策 一、设备检维修及设备检维修费用的概述 设备检维修是指通过设备检查修复或更换磨损零部件,检查调整设备精度,排除设备故障,恢复设备原有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设备精度、设备性能、提高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能力。设备检维修的目标是以经济合理的费用,高效地清除设备的缺陷,维持设备良好的性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供保证。 设备检维修费用是指为保持或恢复设备技术性能,也包括查找故障原因或测定设备劣化程度、设備性能降低程度和设备可靠性而进行必要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它主要包括设备的维护费和修理费两大部分。设备维护费主要是指日常设备保养费用和检查、检验费用;设备修理费是指设备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设备为保持和改善其功能和精度、维持设备原有性能所发生的费用。 从以上的概念及其构成不难看出,设备检维修费用是生产经营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工序能力、工艺流程有关,而且也是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好坏的综合体现。 二、设备检维修费用管理现状与分析 设备检维修费用的高低除与本单位的设备技术状况、装备水平、设备利用率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设备所在单位的检维修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目前,设备检维修费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正确理解设备检维修费用和企业综合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降低设备检维修费用、忽视设备运行状况,使设备带病运行,很容易引起突发性设备事故,影响生产正常运行,使企业综合效益降低,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二)设备管理人员与其他相关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单纯考虑设备检维修费用,脱离生产实际运行状况,常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没有组织协调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出现了一些没有必要的超前维修和反复拆卸等工作,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三)对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没有作认真分析,使设备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故障。即初期设备安装期没有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在偶发故障期又没有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没能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 (四)设备检维修费用的统计口径没有明确,以至于导致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对本单位设备检维修费用的统计范围、方法、程序认识不清,导致设备检维修费用统计不够准确。 设备检维修费用是构成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对设备加强检维修管理,以求节约和降低检维修费用;设备的失修和过修都不能实现检维修费用的经济性,如何做到设备检维修费用最合理,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设备运行的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 三、设备检维修费用管理对策 (一)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以修代保、缺项维护等不良现象,树立维护重于修理的观念。 要做好设备检维修工作,必须贯彻维护保养与维修并重这一原则。同时,维修保养与维修彼此又是相辅相成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能够延长修理周期,减少检修工作量;反过来设备维修做得好,维护保养也就容易得多。 所以,日常维修保养做到位,有三个方面好处: 1.能够保证设备在高性能的状态下运行,能提高生产负荷,增加产量,为企业增加产品效益; 2.能够有效减少维修次数、设备停机时间,从而降低检维修成本和安全管理成本等; 3.能够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大大减少备品备件更换频率,从而节约维修成本。 (二)做好设备预知维修管理 设备检维修适用"三位一体"的模式:即以改善性维修、预防性维修为主,以预控预知维修为保障,以事后设备抢修为补充,实施日常设备的维修、定修、年度集中检修模式。 预防维修制度是现代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检维修制度,它又可分为监测维修、状态维修、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知维修、定期维修、改善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检维修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的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组合方式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的检维修费用。各种维修方式比较(见表1) 通过对以上维修方式的比较,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检维修组合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检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预知维修管理主要通过合理安排设备检维修计划和提高设备预知检维修水平来体现。 1.设备检维修计划 设备检维修计划是企业根据设备本身固有的运行规律,从保证生产出发,对全厂检维修任务的统筹预安排。计划检维修是在事先安排好计划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修理,以防止设备的突发故障,保证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计划本身来说,要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确定检维修方式、检维修内容、检维修工作量、检维修间隔期和检维修的具体时间。 设备检维修计划主要以时间划分为主,从时间上分年度检维修计划、季度检维修计划、月度检维修作业计划、临时预防性检维修计划;从检维修范围上分单个设备检维修计划、系统设备检维修计划;从检维修性质、内容、工作量的大小及检维修停车范围,一般分为设备的项修、小修、中修和装置停车大检修。 装置停车大检修是指企业生产的整个系统或几个系统直至全厂性停车检维修。它是指生产装置中的大部分主要设备同时进行的大中检维修,包括一些主要设备、不停车不能检维修的设备、公用系统(管道、阀门等)的检维修等。制定检维修计划的目的是要全面消除设备隐患,保证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 做好检维修计划管理,事先做好统筹安排,能够全面降低检维修成本,保证安全施工。 2.设备预知检维修水平 故障诊断仪器的广泛应用使机械设备的检维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革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或零部件)的状态监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设备的维护由计划定期修理转为状态预知检维修,完善的诊断能力可为我们准确指出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检维修的盲目性,使检维修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检维修工期,同时也降低了检维修费用。 设备状态检测分析是在设备运行中或设备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利用设备产生的不同信息,使用专用仪器采集、处理,分析信号,判断产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能很好预测设备使用寿命。设备状态分析为预知设备的检维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据,即可做到有必要时才进行检维修。同时,又便于我们及时准备检维修备品备件,安排检维修计划,克服了定期检维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的下降。状态检测避免了机械设备的突发故障,避免了因被迫停机而影响生产。由此可见,设备预知维修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重视设备检维修的费用管理 设备检维修费用的预算是在规定时间内所要完成设备检维修工作的费用目标。通常设备检维修预算主要包括:为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运行所需检维修费用;为设备检维修服务,本单位生产作业和维持所需费用;以及公用系统费用等三部分。 一般设备检维修费用按两种方式进行编制: 1.按预算编制范围包括:技术改造项目(新增、更换或改装设备);设备修理和维护费用(故障修理,日常的维护、清洗、润滑等);拆装费用(设备移动安装和拆除老旧设备和废弃设备拆除及清理费用);公用系统生产和分配费用;杂项费用(其他设备检维修的服务工作,例如有些企业的厂房地面和门窗的清扫,运出废弃物和垃圾等费用)。 2.按财务会计范围包括:设备、备品配件、劳务、外委服务(通过承包商或供应厂商外委的劳务,也可包括设备租赁或工程服务费)、检维修部门的管理费、全厂的管理费。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也是控制设备检维修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把控,在设备检维修中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检维修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降低设备管理成本和设备检维修成本。 (四)加强设备检维修方案管理 设备维修方案是落实设备检维修计划的有效措施,设备检维修方案制定的好坏,决定了设备检维修质量、检维修时间及检维修费用。要合理编制设备检维修方案,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检维修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检维修方案的制定也有助于降低设备检维修费用。一般包括: 1.适时检修,争取修理的最佳时机,要加强检修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有效降低停机检修时间,做到保安全、保工期、保质量、保费用。同时认真做好备件等的修旧利废工作,能修则修,该换则换。 2.加强备品备件、检修材料的采购管理,严把备品备件、检修材料的质量,备件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设备检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合格的备件投入使用,不仅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五)重视设备检维修后评价工作 设备检维修效果评价就是要衡量检维修费用与停工损失两者的均衡关系,即考虑不应由于检维修不善而致减少产量而造成损失,也要防止怕有损失而不敢进行检维修的情况发生。正确选择经济的检维修方式、检维修作业的班次、检维修时间、备品备件的储备、备用设备、人员配备等,设备的失修和过修都不能实现检维修费用的经济性。如何做到检维修费用最合理,必须尊重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同时还必须尊重科学。 设备检维修费用的经济分析:确定设备最经济的检维修周期(定期檢维修),通过实际分析找出检维修费用和停工损失合计为最少的检维修周期。当零部件损坏时,是报废更新还是再生修复利用?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零部件费用、修复费用、库存成本、人员工资变化、更换零部件(设备的许多零部件,是损坏一个更换一个,还是规定在适当时期一并更换。)中的停工损失等。综合分析成本,确定哪一种最经济,就选择哪一种检维修方式。 (六)重视设备管理创新 1.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 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设备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提倡综合管理和主动创新才有生命力;管理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过渡。 2.尽量控制设备停机次数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也是设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检维修次数、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向以"管"为主过渡。 3.实行设备的精密诊断工作将是未来设备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通过磨损检测、振动检测、温度测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控制设备磨损,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目的;提倡主动维护,从而减少故障维修、日常维修。利用设备诊断技术,实现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的过渡。 (七)重视设备人才培养 随着设备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与检维修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新领域、新技术、新发明,所以对管理、使用、保养、维修设备的人才必须加紧进行培养。在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基础上,对操作、机械、电气、仪表等所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进一步学习操作、维护、检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紧急设备事故处理措施等,不断提高检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内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并开始实践"培训教育先行",重视职工培训投入。目前我国己涌现出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使用、检查、维修人才,代表着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来。 四、结束语 高水平的设备综合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保障。我们必须坚持对设备进行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科学理念。坚持设备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维修相结合;设备维护、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设备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科学与经济的手段,管理好、维护好、修理好、改造好设备。不断加强培训管理,改善和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技术装备、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使企业达到良好投资效益,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庄惜铁.工程机械的预知维修[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1). [3]吴旭英.论检维修项目中的预结算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 [4]王殿明.生产企业装置检维修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方法[J].价值工程,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