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有红砖厝


  老家的红砖厝终于是要翻建了。母亲是又激动又不舍。
  老家的红砖厝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屋的样式沿袭闽南红砖厝的特点,然而又根据大嶝的人文因素及需求做了些许的修改。红砖厝严格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大理石门框和厚实的黑漆木门衬托出了家的殷实与质朴。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俗语称"下落"。"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天井的右边是一排楼梯,直通"下落"的房顶。"下落"的房顶一律用闽南特有的坚硬的长条石铺垒而成。在海岛大嶝,这样的平整的条石屋顶作用可大了,可以用来凉晒各种海货,比如紫菜、海蛎干、鱼干等等,或者沙地里的作物。天井的左边是用长条石垒出的一座长形花台,上面可以放置各种盆栽。
  过了天井是一条竖廊,将厢房与主屋隔着却又连接。竖廊两侧各有一个侧门,方便平时的出入。主人在家时,打开侧门,拿个躺椅,躺在廊上闭目,吹着凉凉的海风,不也是一种享受!侧廊的装修很是讲究,靠主屋的两面墙上精心地贴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油光面磁砖,上面塑有各种花鸟图案。
  竖廊与正屋间还有一座大门,大理石门框磨得很光滑,配上漆有大红色调的木门,感觉很实在、温馨和喜庆。
  过了大门就是正厝,中间是厅堂,左右各有房一间,合称"上落"。厅堂是祭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右侧又开有小门,因而宽敞明亮。正屋与竖廊一律铺着红砖,与门墙相衬,犹显内饰的整洁、温馨。
  与下落不同的是,正屋的屋顶不再铺垒长条石,而是沿袭红砖厝的木梁青瓦结构。这也是红砖厝最吸人眼球的建筑。它的屋脊中间凹陷、两端微翘,形如燕尾,曲线优美,有轻灵跃动之美。
  红砖厝贮存着我们一家太多的记忆。这是第一座真正属于父母的房子,结束了父母自结婚后长期的寄人篱下生活。这里的每一块砖瓦石头,都凝聚着父母辛勤的血汗,怎能不让人珍惜回味呢!
  那时,因交通不便,在岛内上班的父亲一个月只能在家呆个两三天,每次来回总是那么匆匆。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孩子,又要淘海,又要下地,那种苦涩日子,岂是我们后辈所能想像的。
  母亲现在经常自豪地回忆当年建村里第一座红砖新厝的美妙情景。当时建房可是村里最热闹的事。只要请个专业的师傅就行,其他的劳力就由村里左邻右舍自愿充当。主人只需准备一日三餐就行。在那个连吃饭都困难的年月,帮个忙就能吃上干饭和猪肉,谁又会吝啬自己的劳力呢?母亲经常笑着说,建这座房子,吃掉了几十石的米和好几头猪。
  是啊,一座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红砖厝凝聚着父母太多太多的回忆了,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懂得这其中蕴含的酸甜苦辣!
网站目录投稿: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