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巨大的市场使其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为多种形式的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涌现出了天津泰达、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等一大批产业园区的代表,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许多园区长期在规模发展缓慢、产业聚集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怪圈中徘徊和挣扎。总结国内产业园区发展的兴衰及其经验教训笔者认为:以下三大关系的理顺,对于如何办好产业园区尤为关键。 第一、 理清政府、园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和任何客观事物一样,产业园区的发展有其内在的特定规律。只有顺应了规律办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政府是主导、园区是平台、企业是主体。政府一般以园区管委会的形式存在,管委会下成立园区开发公司作为运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吸引潜在入驻企业。园区开发公司与管委会通常采取"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由于代表所有者的管委会与代表经营者的开发公司在人员、机制上未能有效分离,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所谓"政企不分"的问题,管委会既主导园区战略、规划,又参与实际经营过程中,导致园区平台的市场能动性与主动性不足,最终丧失园区平台的竞争力。在这个方面,天津泰达具备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天津泰达发展过程中,园区始终把理顺三者之间关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来说,管委会主要负责制定园区发展战略、开发规划、管理政策与服务标准;开发公司负责授权开发、入股经营、股权管理;企业主要负责园区生产。按照企业管理的三种管控模式(三种管控模式指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看,管委会对开发公司主要采取战略管控型模式,通过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职责科学严格的区分,形成了以园区开发公司为主的市场对接平台,目前泰达控股旗下拥有了滨海能源、泰达股份、津滨发展、天津发展、泰达生物五家上市公司,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平台。 第二、 理清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园区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域的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历史等要素都是园区产业发展的依托。如果把园区产业比作一个小系统的话,那区域发展就是一个大系统。系统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来看待园区产业的发展必然将使得园区发展走向孤立,难以持续。 园区的产业发展一般受到5大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硬件设置、人力资源、金融资本、软件设施、组织实施。以这5大外部环境要素为分析的基准点,园区发展之初,就应该结合区域的大系统与园区的小系统,找出园区现已存在以及需要打造的比较优势,形成清晰的园区平台的竞争力。找到园区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与争取的资源,提前安排,未雨绸缪。 第三、 正确看待园区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 园区发展如同企业一样,每一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与发展内在需求,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过去成功的经验不能作为一般规律机械的套用到园区发展的整个历程中。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园区与政策、园区与产业、园区与企业、园区与服务、园区与市场、园区与生活、园区与技术、园区与资本等一系列的矛盾。在园区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找出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随着园区的发展,主要矛盾将会进行转换,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机会与威胁,就可能使得发展形式出现由盛转衰的现象,最终被市场淘汰。 按照园区自然生长的规律看,在园区成立之初,园区的硬件设施、投资环境、政府服务是主要矛盾,在这一时间阶段,园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找准产业、找准企业,想方设法的将核心产业的构架搭起来,想方设法提高园区的生产产值,实现规模效益的突破。随着园区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何保持园区的技术优势、如何引入高素质的人力与金融资本将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要密切的关注市场发展,紧紧把握国内、甚至全球产业升级的趋势,实现园区竞争力的转型。这其中可能涉及园区原有产业的重新优化、组合,涉及新兴产业的引入,只有真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使园区发展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过程应该自始至终贯穿园区发展的整个阶段。最后,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还需要深入思考园区与城市的关系,在产业规模、人口规模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园区的生活功能与城市功能将得到初具体现,园区内部不但要具备自身的基本城市功能,同时还要与外部城市功能形成互补。例如上海汽车城的建设与发展就是与安亭新镇的城市功能完善同步考虑的,这样真正做到从产业园区向更大规模的产业新城的梳理过渡。 以上总结了园区发展的三大关系问题,实际上,我们还看到在园区发展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关系需要去理顺,包括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二三产业的关系、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运用全局的观点来看待园区发展,在全局的体系下,做到抓住了头、找出了根,才能不断促进园区建设走上新的台阶。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该文章已发表于《重庆地产开发》2009年6月刊,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