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数学研究的基础,数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 1、竞争情境。小学生别看人小,他们也有一种"力争上游,唯恐落后"的心理,所以,我们不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2、游戏情境。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听、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情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这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4、实践情境。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针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知识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考虑使数学知识在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横向综合贯通,纵向不断分化,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越有利。但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如小学数学中整数计算的四次循环,分数、小数的两次循环,三角形知识的两次教学等。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明确每一层次、每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 三、说理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学习中,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概念更清晰,算理更清楚,知识的内在联系更明确,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例如在有关路程问题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明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运算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学生要通过口头语言的表达来说明新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 四、巧设练习,拓展思维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练习。 1、加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转向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习惯于从左到右地运用公式和常规的正向思考,一遇"正道"受阻时,就显得一筹莫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经常对学生进行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左推不行时,就考虑右推,或左右一起推;直接解决难奏效时,就着手间接解决;正面探讨发生困难时,就从反面求得解决。许多问题按"常规"看,似乎到了"疑无路"的境界,但通过逆向思维就会豁然开朗,喜见"又一村"。可见,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红星小学的一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题,每做对一道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明得41分,他做对几题? 解:此题固然可以按"常规"解法,即小明做对了x道题,做错了(10-x)道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8x=41+(10-x)×5 8x=41+50-5x 8x+5x=91 13x=91 x=7 答:小明做对了7道题。若用逆向思维,则可得如下新颖解法。 解:假若小明10道题都答对的话,应得10×8=80(分),但他实际得了41分,一共失了80-41=39(分)。我们又知道,每答错一题"不仅不给分,还要倒扣5分",即每答错一题就失掉5+8=13(分),由此就能求出他答错了39÷13=3(道)。10-3=7(道) 答:小明做对了7道题。有了从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后,思路豁然开朗,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法的思维过程,比较切合学生的思维实际,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且易于找到解题的途径。而综合法的形式便于叙述。所以,解题时最好边分析边综合。这对于较难较复杂的问题,就更为适用。类比的方法将把思维对象与已知的知识、解法联系起来,从它们相似关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有机地将它们揉合在一起,这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大有助益的。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综合应用中,巧设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和变通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钻研、探索精神,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简捷思路和最佳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意志,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