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豫北农村,过去有听房的风俗,就是村里如有人结婚,晚上新郎家的旮旯角落里就藏匿着不少人,以年轻人居多,偷听新郎和新娘的私房话。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你听说过"点灯靠油,种地靠牛,娱乐靠球"没有?说的就是我老家那地方,说的就是那个年月发生的事情;而且当时大家的思想还比较封建,没有正式结婚之前是不能有肌肤之亲的,男女之间发生点什么事情还是比较神秘的。因此,听房便成为一种很热门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它可以给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和乐趣,新鲜而又刺激。所以,听房的人格外卖力气,夏天不怕蚊子咬,冬天不怕冻感冒,有的搬着凳子,有的扛着梯子,有的提前藏在床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当然,被听者,也就是新郎新娘,新婚之夜要在床底、衣柜等地方展开全方位地毯式搜索,不想让人探听到他们新婚之夜发生的秘密(用现在时髦的说法,那叫隐私),否则,第二天就会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靡靡之音在村里老少爷们的口里传播,弄得他们多天抬不起头来,其实心里倒是跟喝了蜜似的甜。如果新婚之夜没人去听房,说明他们在村里没人缘,不但抬不起头来,心里是苦辣酸甜啥滋味都有。他们一方面不希望有人去听,一方面又怕没人去听。 听新房"是"闹新房"的自然延续。"听新房"和"闹新房"的分界线,就是新婚的小两口,开始关门闭户,宽衣上床。在此之前,是"三天没大小"的闹新房,在此之后,就是窗下的"听新房"。"听新房"就是偷听或者**新房内的动静,此时的动静,无非就是"一堆干柴遇到了烈火","两个饥饿之人,发现了美食"。听新房以得到新婚夫妇的亲昵语言和性行为细节,为"听新房"的最大收获。一般而言,"听新房"必须要辈分和性别合适,以新郎的祖家弟弟和男性朋友为主,也有嫂子等女性参加。未出嫁的姑娘来听,就会遭到斥责。 冬日傍晚,夜幕来临的时刻,小村庄炊烟袅袅雾气冉冉。三五个醉醺醺的小伙子咋咋呼呼,捶捶打打,氓流疵语不时的传过。这便是月黑风高夜,伸手听新房的主角儿。读书好像听新房,这话说起来顺嘴,听起来颇有点新鲜玩意儿。新婚夫妇如果没人听新房是不吉利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你可知良宵一刻值千斤,你可知洞房花烛燎人心。那表针噌啊噌的往前蹦,恨夜幕迟迟,恐朝阳条条。 那时候家家户户三几个孩子是很正常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思想一直占据着那贫穷饥荒的心理,那时候避孕节育还没有这个词汇。一个故事说,公社计划生育宣传员(女)到各大队,给已婚妇女讲避孕套的使用和原理,为更清楚更直观更易理解,宣传员将套套套在大拇指上进行示范,完事之后大家领着套套回家了,不消个把月,凡是听课的妇女全部有了妊娠反应,身孕大腹便便。究其原因,是在那生活的时候,系数尊听套套就套在大拇指上,一只手高高的翘着,还说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就是有特点,咋着胳膊是有点累,呵呵。 那时候农村的新房大都没有院墙,盖几间北房就再没了气力搭建偏房门楼,所以听新房那是盆里摸鱼碗里抓虾,犹如烹小鲜之易。屋子黑下来的时候,几个人蹑手蹑脚蹒着到了窗前,其实,屋里炕上的俩人睡意全无,戒备心十足,唯恐被坏小子偷窥到什么。几个人在窗台下蹲累了都大气不敢喘,做贼心虚,做草蝌之人不易,不知谁腿脚麻木了,支撑不住哗啦倒了,窗帘拉开了,或是一包糖块撒来,或是半盆洗脚水倾来,大呼小叫逃散而开。胆儿大的,躲避及时没有被糖块砸到,没有被幸福的洗水溅到的,还会不甘休不甘心的悄悄折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时候,会听到某种足以让敲动年轻人心动窸窸窣窣的声音,或是呻吟或是沉哼,第二天会把零零碎碎模糊不清的声音词语串成一段故事,一根香烟,一句拉近距离的话,就好眉飞色舞添油加醋的摆给你,啧啧的赞叹,叫人欢畅。几个人斜歪在当空阳土墙根下,满是幻想未来的,依靠依偎着,打起盹来,或是昨晚的疲劳,或是新媳妇进入了他的梦乡,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是那么的满足。 后来,我娶媳妇的时候,就幸福的多了,听新房那帮人的都长大了,早早的搂着自己的女人睡下了,一到黑天那婆娘就闭了大门,把所有的都留在了那深深的院墙里面,唯恐露出去那么一丁点… 现在,听新房已经成为远去的故事背影,慢慢的模糊不再清晰,只是留在我盛满往事的心底,久久的保存,呵护着那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