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校第一课——"扫厕所",表现好的还能获得个人加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这一创举备受关注,昨日校方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其初衷意在培养90后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但学生和高校老师则是有赞有弹。 一个厕所由五六人共扫 "冲水,刷子用力刷,时不时还要捂起嘴巴……"广州南洋理工学院机电系90后大学生阿文从上学期起就多了一个任务,打扫学院的厕所,跟他一起接受该任务的还有同系的另外600名大学生,今年刚刚入学的新生更是"不得例外"。 据悉,上学期起,学校机电系出台一项规定,除了外出顶岗实习的学生,在校学生要轮流扫厕所,每个学生至少要轮一次。打扫范围是学校教学楼四个楼层的十间公共厕所。不过学校还比较人性化,打扫时间仅限于每天中午十分钟,下午十分钟,一次一个厕所由五六人共同"执行任务"。 绝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很有抵触情绪。"学校有清洁工,为什么要让我们干?"也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培养吃苦精神,不一定用这种方式。有学生表示"那我宁愿军训,效果更好,还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有学生觉得"扫厕所会很没面子"。 初衷:90后缺吃苦精神 "这些孩子毕业后很可能到企业一线去工作,没有吃苦精神怎么行?"说起出台政策的初衷,学校老师们颇有感触。 有一次,多名到外企实习的校内学生回来反映,企业为了锻炼他们的吃苦精神,领导有时会有意安排他们扫厕所,学生们都不想实习了。学校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企业的老板是台湾人,进工厂检查第一项就是看厕所,当看到厕所很脏时,就把所有员工叫来,自己亲自打扫厕所,刷子刷不掉的地方还用手去"抠"。"这种现象在国际一流企业并不少见,往往厕所是否干净成为公司的门面"。 这次事件给学校提供了"教材",让"大学生扫厕所"的计划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我们希望通过体验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底层的劳动者。教会他们要有"平等的人权意识",不要觉得有钱就超出一切"。学校的老师们如是说。"三b类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优越,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时尚消费品可谓应有尽有,消费水平甚至超过大学老师,有学生开学时曾把小车开进学校,被老师劝了回去。如何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需要体验性教育。" 事前,学校还一一给家长做工作,多数家长能够理解并支持校方的做法。 各方观点 省教育厅:尝试可以考虑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人士指出,高校根据自身培养方案需要做出一些适合本校的尝试,这是好的。从事件本身看,这种"扫厕所"的规定是针对团体,即所有学生,而不是某个个人,更不是对某个学生的惩罚,因此尝试没有什么不妥。 高校:学生吃苦要上档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部长孔晓明则认为,学校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如何吃苦、用什么手段达到吃苦的目的,可以商榷。大学生吃苦,也要上档次,吃苦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复杂的,所谓复杂的,就是吃苦的同时能学到技能、领悟道理。比如,可以帮厨,顺便学会家务劳动。可以野营拉练,增进相互了解,了解风土人情。可以帮图书馆搬书,顺便学会图书分类;可以去车间、去农村、去社区,既吃苦,又了解社会。 大学生:学会劳动不怕邋遢 《外来媳妇本地郎》康天庥扮演者李俊毅如今已是暨南大学大一新生,昨日他听闻此事,直言:"好啊好啊,锻炼学生不怕邋遢,学会劳动,不要娇生惯养,同时懂得公共设施是大家的,应该爱护珍惜,方向是好的。"不过他也提出,"成效应该就不大","只是做到形式上","学生打扫完一次后对其也不会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