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建好用好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问题 对策 课 题:本文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汽车维修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四川省创新行动计划:2017"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省级汽车维修生产性实训建设项目")。 本文通过对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旨在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水平,使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这一概念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均在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在对内涵的理解、功能的定位、模式的创新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内涵的理解偏颇、教学功能的实现较难等等,这些问题均制约着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二、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不准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为提高高职人才质量而创新的一种育人环境配置,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对生产管理与经营缺乏经验,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环境的改善,就必须与企业联合。 但部分高职院校一谈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就想到了生产经营带来的诱人利润,最终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建设,却以盈利经营为目标,结果使教学实施与企业经营产生诸多矛盾,建成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不强、生产经营不畅、运行困难。 2.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理解上有偏差 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涵盖专业基础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实施。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生产性"的理解应该是教学项目是典型生产过程的生产项目;从合作企业的角度理解,所有生产过程的教学项目应该出产品,应该产生价值,应该为社会服务。 然而高职教育必须遵从能力递进的人才成长规律,因此作为基地中的所有教学项目不完全等于合作企业的生产项目,也就是说有些生产性教学项目,虽是按生产要求进行但并不产生产品或社会服务价值,可称为"模拟性生产项目"。 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由专业相关真实生产性与模拟生产性两个部分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强调真实生产性,导致许多教学要求难以在基地实现;个别高职院校强调模拟生产性,虽然开发了许多模拟生产性实训项目,但没有真实生产性实训环境,很难让学生体会真实生产过程,在职业素质养成上就会非常欠缺。 3.对生产性实训教学项目开发的理解不到位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了动态跟踪产业技术改善育人环境的平台,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则是校企共同担负的长期任务,生产性教学项目显然是任务性很强的项目,项目划分既要符合生产过程也要符合教学规律。所有教学任务均应让学生获取信息、制订方案、组织生产、过程控制、质量评定,整个学习过程均要用到企业规范,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来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的能力。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生产实训项目的开发,甚至把教学过程变相成为了廉价的用工过程,失去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人才质量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4.管理運行机制不畅,教学过程实施困难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应该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兼顾生产运营,实现校企共赢。在运行机制上,校企双方应该就基地功能、资源应用、教学运行、生产运行、科学研究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发挥基地教学与生产功能。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基地制度建设重视不够,有的直接让专业系部管理,甚至有的直接划归为资产经营公司管理,造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难以实现它的功能定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没有多少作用。 三、解决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1.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认真理解和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领导层非常关键,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怎么建、价值取向如何,均与高职院校高层决策有关。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层应认真理解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真实目的和它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才可能使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不出现偏差,校企紧密合作才能成为可能。 2.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来规划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简单地定位为引入企业,而是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来思考基地的建设,围绕专业能力的递进培养来配套育人的实训环境。 因此,基地教学实训环境应满足三个层次,一是工程基础能力的形成,二是专业基础能力的形成,三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规划应从模拟生产性和真实生产性环境建设两部分来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专业两者占比可以不同,只有这样,规划的基地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3.校企联合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覆盖专业培养全过程 生产性实训环境建成后,重点应在生产性教学项目开发上,这一项目的开发是动态的,随着生产的变革与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一个完整的生产性教学项目,应该由一系列的生产性教学任务组成。每一个生产性教学任务的生产目标明确、质量目标清晰。一个专业的生产性教学项目数量和每一项目包含的任务数应恰当,便于教学实施又符合生产实际。只有利用好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和行业企业的生产标准,才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生产性教学项目,才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4.结合教学与生产建立完善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满足生产与教学的双重功能,它的运行较为复杂,没有严格的运行制度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要保障其正常运行通常应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运行制度、生产性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共享制度等。用一系列制度规范校、企和相关人员责、权、利,规范教学、生产运行活动,落实生产安全和质量保障,才能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顺利运转,才可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双重功能和校企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2]彭少辉,刘一兵.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4(35). [3]刘淑芳.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4]陈高锋,史诺.教学工厂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研究——以机械加工实训中心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