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多彩兴安绿歌行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这首诗是老舍在20世纪60年代游内蒙古大兴安岭时记行诗之一。记行诗给了我们以很大的惊奇与期待。
  今年6月,记者深入到祖国北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调研采访,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回,内蒙古大兴安岭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美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它东接黑龙江省,南抵吉林洮儿河,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440多千米,总面积10.6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三个台湾、一个浙江;现有森林面积8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7.44%,活立木总蓄积9.5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当然,内蒙古大兴安岭的魅力,绝不是取决于幅员的广大,而是取决于林海山水的壮美和人文文化的积淀、靓丽。
  出发前,记者有的放矢地在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45个下属企事业单位里选择了阿里河、甘河、克一河、得耳布尔、莫尔道嗄、阿尔山6个基层单位作为采访落脚点,深入一线采访了康达岭、安格林、天池3个林场以及2个储木场。
  6月5日一早,我们从黑龙江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出发,乘越野车,仅40分钟左右车程就来到了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所在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从这里开始,在森工集团(林管局)宣传部同志的陪伴下,6天行程2 800多公里,深切体验到内蒙古大兴安岭纵横千里、雄浑寥廓、风光旖旎、千山一碧、苍翠欲滴、山峦起伏、林海苍茫、美不胜收的盛景!
  记者随身携带的相机几乎没了喘息的时间,6天共拍摄近2 800张照片,记载了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点点滴滴。所见所闻记者感慨万千,总体感到:想到的没有听到的多,好听的没有好看的多,计划的没有落实的多!
  镜头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前世今生
  成立于1952年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是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多个领域履行着政府职能。1995年,林区将所有经营职能整合,组建了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下称森工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由内蒙古国资委监管。下属企事业单位45个,其中包括16个森工公司、3个营林局、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23个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册职工20万人。
  大兴安岭满语意为"金色的山"。可是"金色的山"为什么又分为内蒙古大兴安岭、黑龙江大兴安岭?
  我们在周恩来总理就大兴安岭管理问题写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三位领导人的信中,找到了答案——"……一时颇难说通,而当时中央政府直管困难更大"。无奈之下,便沿用了这种一分为二的管理体制。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东北坡,归黑龙江省属。其实,大兴安岭主体都在内蒙古自治区版图境内。周恩来心里清楚,把大兴安岭分成两部分管理,既不恰当,也不经济。然而,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政治和经济有时是一回事,有时又完全是两回事。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有19个林业局。林区的首脑机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下称林管局),所在地在牙克石市(原喜桂图旗)。牙克石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意为长满森林的河湾。
  黑龙江大兴安岭首府设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建设的加格达奇区(鄂伦春语意为:生长樟子松的地方),管辖10个林业局3个县4个区,受会战指挥部和行政区所在省(自治区)双重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龙江省政府领导。各林业公司设区政府,林场设乡(镇)政府。大兴安岭林管局企业管理体制(计划、财务)单独运作,直属林业部,与行政公署合署办公。199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成立。
  镜头二:内蒙古大兴安岭自1952年
  开发建设以来,为共和国作出了
  巨大贡献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了2亿多立方米木材和大量林副产品,直接上缴利税费18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3.8倍。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以生态建设、森林经营、林产工业、矿业开发、森林旅游、对外经贸、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兼有林政资源、防火、技术监督等行政事业管理职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的财政来源。从抗美援朝到国民经济恢复以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产值占内蒙古全部工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大木头的利税额曾名列全国前三位,林业为新生共和国的国有资产的原始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木材。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调运枕木给铁道交通部门是一项军事任务,林区工人夜以继日地用带锯赶制枕木,支援铁路建设。恢复交通所需电柱从这里调运,恢复煤炭生产采矿所需的坑木由这里供应。还有军工用材,如枪托、手榴弹柄、军工箱等均由林区承担制作和调运任务。此外,内蒙古大兴安岭还承担了恢复公路交通和工业民用建筑所需木材的调运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主要木材生产基地的大兴安岭林区,保证了抗美援朝前线的木材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组织了全林区所有的林业局,调运出了大批枕木、方材以及柱木、原木,总计不下10万立方米的木材运往朝鲜战场。在1959年国庆"十大工程"的建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庆"十大工程"是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北京展览馆、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十大工程"的建设从设计到竣工均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他提出,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要互相呼应。著名建筑设计师张开济先生曾参与了当年的设计,他回忆说,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圆的,历史博物馆的柱子是方的。所用木料都是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调运来的。
  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所用的大部分枕木都来自大兴安岭林区。1976年9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还接受了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木材供应任务。接到通知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迅速组织力量,由乌尔旗汉、图里河、伊图里河、阿尔山、绰尔等为主的林业局,调运了以落叶松和樟子松为主要材种的木材,保证了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的需要。
  镜头三:刘少奇主席的亲切关怀,
  林区人民受到了巨大鼓舞
  6月7日,我们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林业局)的博物馆。这个全国林业第一馆,记录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工人为祖国发展壮大作出的巨大奉献。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刘兆明向记者介绍说,当年林业伐木工人住的是工棚子、地窨子,吃的水是用麻袋装着的冰块子或雪块子化成的,睡的是小杆搭成的大通铺。由于劳动强度大,汗水把白茬光板羊皮袄、棉袄、棉裤、毡疙瘩和靰鞡都湿透了,又没有换穿的,所以,收工后常常是十几个人围着铁炉子,身子脱得精光挤在一起烘烤衣裤和靰鞡。
  伐木工人的生产、生活是相当艰苦的——"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男女同穿戴/五方六月吃干菜。"这首打油诗是对当时伐木人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莫尔道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伐木人使用过的工具。"博物馆"是木刻楞房子。墙上挂着马灯、饭盒、皮袄、皮裤、狗皮帽子、手闷子……桌上放着摇把子电话、卡尺、板斧、快马子、油锯……地上摆着爬犁、冰车、扳钩、压角子、抬杠……看着那些陈列品、老物件,我们禁不住心潮激荡、浮想联翩。
  贮木场副主任赵坤告诉记者,当年伐木人吃的是窝头、冻白菜汤。大米白面等细粮很少。食堂师傅做菜的方法极为简单,将冻白菜、大头菜就冻切碎放入锅里,添水、放盐,待煮熟后,再在菜汤里放入一勺豆油,俗称"后老婆油"。这还不是人们顿顿都能吃上的,蔬菜供应紧张时连咸菜疙瘩、大酱都吃不上,吃饭只能就着盐水一口一口地吃下肚。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林业局)宣传部长曲作昌、森林公园总经理王博义分别介绍说:196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到林区看望职工,当听说林区吃蔬菜困难、部分职工患浮肿病时,当即吩咐各林业局要办农场种菜,并指示粮油部门供应林区工人和居民每人每月1斤黄豆。工人们都激动地说:这是刘主席送给我们的"营养豆"。此"营养豆"一直供应到粮油市场放开、"粮食供应本"作废为止。遵照刘主席的指示,各林业局纷纷搞起种植业和养殖业,不同程度地缓解了人们吃菜难的难题。
  针对林业职工大多单身、家属都在外地这一现状,刘少奇主席说:"你们是林业生产的主人,要把家属接来,在林区安家落户,因为林区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你们。"在刘主席的直接过问下,各个林业局将家属接到林区列入为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始建房、造屋,创造居住条件。家属们来了,有一些家属又将自己的姐妹、亲戚和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单身汉又回到自己的老家,娶回了媳妇,从此,林区便逐渐热闹、红火起来。
  镜头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
  资源继续保持"三增长"态势
  "三增长"即森林面积增加、活立木总蓄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2013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五年里增加了6 257万立方米,年均增加1 251万立方米,新增的活木总蓄积若按1米宽、1米高排开,相当于我国10条长江的长度。响亮的数字,又一次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负使命、昂扬站在祖国生态建设的最前沿。
  记者深入林区采访的第一站就是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他们在营林项目上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佳绩,如今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西伯利亚红松良种繁育基地。林业局党委副书记林洪泉介绍说,多年来,阿里河始终重视科技发展,着力把科技发展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尤其在西伯利亚红松研究上,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使西伯利亚红松这个树种在大兴安岭地区彻底扎了根,为我林区乃至全国在引进优良树种、改善现有林木组成、增加未来林区可持续发展经营系数、加快生物多样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
  阿里河从1996年便开始了西伯利亚红松育苗造林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引种初获成功,2005年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园项目获国家批准开始筹建,投入资金237万元,建设成了一个占地70公顷培育基地,截至2006年,共培育实生苗100余万株,并且摸索出种子贮藏、催芽、苗木田间管理的宝贵经验。苗木一部分用于造林,一部分用作砧木和营造子代测定林。
  2009年,《西伯利亚红松良种繁育造林技术推广示范》作为国家科技推广项目正式立项。目前共完成嫁接任务7 000余株,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完成定植面积230亩,其中实生苗150亩,定植株数27 000余株,成活率达88%,嫁接苗80亩,定植株数2 400株,成活率达90%。
  镜头五:产业结构与人居环境共同
  优化,经济指标与幸福指数和谐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林区的征程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按照国家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先行林区"的目标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3598"发展战略,倾力建设内蒙古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商品林储备基地、绿化种苗培育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绿色林特产品培育加工基地,争做生态林业建设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占地面积1 456亩的大杨树林业局生态产业研发中心,通过引种和自行培育优质种苗两种渠道,成功种植有机蓝莓920亩,每株蓝莓产果量可以达到2.7斤,蓝莓品种有美登、北陆、北村等,并且开始积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试种了各种有潜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农林作物。2010年开始,研发中心开始试种野生榛子,目前有平欧大果榛和野生平榛共10 000多株,去年已经开始陆续挂果,长势良好;绿化树种云杉、樟子松、花冠木等发展也很可喜,苗木销售已经开始走出林区;造林树种兴安落叶松、杨树等苗木的繁育发展也已经走向规范化,苗木年产量可达到千万以上;研发中心还成功种植了草莓、树莓、蓝靛果等经济作物。研发中心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集科研开发、示范带动、生产规范、综合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
  镜头六:全国森林防火战线上的
  一面旗帜
  内蒙古大兴安岭在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的同时,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事关生态建设、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群众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实际行动保护了国家宝贵的森林资源,为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得耳布尔森工公司(林业局)党委召开的座谈会上,记者观看了宣传片,看到防火处各项军事化管理工作井井有条,还观看了防火队员的防火演练。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林业局)党委书记李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1958年建局以来,不断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责任制度,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严格火源管理措施,强化扑火准备和应急处置,积极建立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及扑救阻隔体系,组建专业扑火队伍,形成战备过硬、业务精良、敢打敢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严、细、新、实"的工作态度,做到了"领导重视,严明制度,科学管理,群防群治"。
  主抓森林防火工作的副局长王永义在局防火处采访座谈会上表示,经验推广落实是关键:得局始终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管控火源,做好扑火预案,划分防扑火战区,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森林防火制度和措施。
  防火处主任苗光义还分析了"一票否决""三抓""三不准""四个亲自""五长"负责等制度、"四个重点"、抓好"八种教育"、采取"三为主,三结合"的办法开展"三清""三不放过"检查、认真抓好"四个落实"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实际效果。
  "55年来,局领导班子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落实防火责任上却是一环扣一环,越扣越紧,越抓越严,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啊!"得耳布尔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刘伟说。
  今年3月15日,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发来贺电,祝贺得耳布尔林业局实现连续5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内蒙古自治区防火指挥部发贺电并决定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按照《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奖罚办法(修订)》的规定,奖励人民币30万元,并授予了锦旗。
  镜头七:风景这边独好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区主要工作由"伐木"变为"护林",企业处在艰难的产业转型之中。其中在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方面,搞得红红火火。
  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距海拉尔市约430千米,距额尔古纳市区约300千米,地处大兴安岭北段原始森林腹地,占地面积57.8万公顷,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的原生态森林公园。景区内山峦起伏,古树参天,植被丰富,溪流密布,保存有我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森林景观。
  夏季的林海、松风、蓝天、白云,冬季的冰峰、雪岭、严寒、雾凇,勾勒出了一个原生态的北国"西双版纳"。红豆坡的满目苍翠,曲径通幽的独有韵味,大兴安岭的深邃辽阔。
  苍狼白鹿岛在激流河景区内,这一对以苍狼白鹿为名的小岛,面积约8平方千米,四周被水环抱,水面清澈平静,各种水鸟游弋其中。岛山森林茂密,郁郁苍苍;岛上建立有哈萨尔王天然猎场,还建有俄罗斯式尖顶木刻楞别墅群河夜总会、桑拿浴室等娱乐设施。景区内丰富神奇的旅游资源,大大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美丽壮观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距海拉尔区350千米。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系蒙古语,其意思为"热的圣水"。森林公园内有大兴安岭第一峰——特尔美山(海拔1 378米)和大兴安岭第一湖达尔滨湖;有独具亚洲特色的火山爆发时熔岩流淌凝成的石塘林和天池。石塘林独具特色的自然地貌,犹如波涛汹涌的熔岩海洋,是国内少见的奇特景观。还有杜鹃湖、哈拉哈河、阿尔山滑雪场。阿尔山天池在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之后,居全国第三,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特大温泉"。
  此处,还有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独特的北国风光,其矿泉资源得天独厚,世属罕见,举世闻名,矿泉群集饮用、洗浴、治疗于一体,被称为天下奇泉,还具有当今旅游业崇尚的"阳光、空气、绿色"三大要素。
  达尔滨国家森林公园、阿里河的嗄仙洞、得耳布尔的卡鲁奔山等也世属罕见!
  镜头八:习总书记深入林区看望
  职工群众
  正值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看望了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职工群众。
  阿尔山森工公司(林业局)常务副局长丁凤和、副局长张金河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区主要工作由"伐木"变为"护林",企业处在艰苦产业转型之中,困难职工多,住棚户区的职工多。74岁的郭永财在阿尔山林业局工作了30年,6口人住在38平方米的简陋板夹泥房里。"总书记到的时候全家人都有点不敢相信。"郭永财的女儿郭海波说:"我们把总书记迎进院子,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踩着厚厚的积雪,总书记亲切地询问,生活怎么样,年货准备好了没有,有什么困难没有,非常和蔼。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就像走亲戚。"
  "2009年,国家启动国有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内蒙古国有林业系统涉及居民15.26万户。目前已经完成10万户,2017年底前,剩余的5万户也将完成改造。"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书记张学勤说:"总书记的到来让林区职工备受鼓舞,这不仅是对林业工人的关爱,更增添了我们保护林区生态、改善生产生活、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的信心。"
  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就是要重视生态建设,就是要加强生态建设,一定要保护好生态,保护生态是林业的主要职能,发展经济、搞活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林区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忘了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林业工人。总书记坚定地鼓励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务林人,林区的政策会越来越好,林区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总书记的关怀,让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务林人群情振奋,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起武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艘绿色航母正承载着20万务林人对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无限希望,扛起保护生态环境、谱写美丽中国的责任担当,坚决贯彻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更大的干劲和勇气推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继续为保护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作出贡献,继续在‘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的新征程中破浪前行……"
  6月9日午后采访即将结朿,我们的车子经过海拉尔市南行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向着此行的最后一站一一阿尔山林业局所在地伊尔施疾驰着,记者仿佛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长调牧歌。
  还是让我们从漫无边际的草原上拾起让无数诗人骚客击节激赏、叹为观止的思绪,自愧弗如地以老舍先生诗赋作为此行的结尾吧——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草香乳如泉。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
网站目录投稿:飞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