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幼儿家居意外的预防与急救


  宝宝长大了,爸爸妈妈终于可以松口气,不用一刻不停地盯着他。然而,随着宝宝活动范围的增大,运动能力的提高,危险一样随处可见。
  1。溺水
  家里的大浴缸就像铮铮的游泳池,每次在浴缸里洗澡,都让铮铮非常开心。今天妈妈放好了洗澡水,出去取毛巾和衣服,铮铮已经迫不及待,自己偷偷地爬上浴缸,谁知一下掉了进去,淹在水里。幸亏妈妈及时赶来,把铮铮"捞"了出来。
  宝宝容易在哪些地方溺水?
  1) 家中的浴缸、澡盆:虽然水很浅,但由于宝宝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还是会造成溺水。
  2) 游泳池:如果父母保护不够,尤其是从池边跳入水中时,容易溺水。
  3)开放性水域:如河、湖、海,由于水较深、水下情况复杂,游泳时有造成溺水的危险。另外,冬季水面结冰时在冰上行走,可能掉进冰窟窿而溺水。
  家庭紧急处理法
  1) 将溺水宝宝救上来后,立即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泥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让溺水宝宝俯卧,妈咪从后面拦腰提起宝宝,双手在宝宝腹部交叉,帮助宝宝把水吐出来。
  3) 如果溺水宝宝已无呼吸、心跳,要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
  1) 将溺水宝宝仰卧位放置,头后仰30°。
  2)抢救者一手捏住其鼻孔,一手掰开宝宝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另一抢救者用手掌根部按压宝贝胸骨下段,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
  3)口对口呼吸2次后,配合15次胸外按压,这是一个循环。进行5次循环后,检查宝宝的情况,如果呼吸、心跳恢复,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如果没有恢复,要继续心肺复苏。
  Tips:
  在等候救护车到来或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不要停止抢救。即使现场抢救成功,也要将宝宝送到医院观察。
  2。电击伤
  淘淘真是个淘气包,小手不停地东摸西摸。家里的电源插座引起了淘淘的兴趣,他拿着妈妈的金属发卡,捅到了电源插座里。只听"啪"的一声,淘淘被电击倒了。
  电击会造成哪些伤害?
  1) 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2) 电休克:出现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减弱、呼吸衰竭、昏迷。
  3)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处烧伤较出口处重。入口处常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烧伤常深达肌肉、肌腱、骨周,损伤范围常外小内大。
  4) 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失明或耳聋、短期精神失常、肢体瘫痪等。
  家庭紧急处理法
  1) 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电源,如果暂时无法做到,应该用干燥的竹竿、木棍等不导电物体,使触电宝宝脱离电源。
  2)迅速将触电宝宝移至通风处,观察是否有呼吸心跳。如果触电时间较短,呼吸心跳不会太受影响,一般仅有短时间的头晕、心悸或轻度恶心,尽管如此,也要去医院检查。如果触电时间较长,宝宝已经没有呼吸心跳,就要立即做人工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如前介绍),同时叫救护车。
  Tips:抓住"黄金8分钟"!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大于90%;4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60%;6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40%;8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20%,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3。切割伤
  丁丁看爸爸用剃须刀刮胡子很好玩儿,就趁爸爸妈妈没注意的时候,溜进卫生间,拿着剃须刀在自己的小脸上比划,小脸立刻就被划了个口子,鲜血流了出来。
  哪些物品容易割伤宝贝?
  1) 刀剪:包括菜刀、水果刀、餐刀、铅笔刀、剃须刀、电工刀、指甲刀、剪子等,都是很危险的。
  2) 玻璃:包括玻璃器皿破碎后锋利的边缘、碎玻璃碴等。
  3) 劣质儿童玩具:劣质玩具边缘不够光滑,常常有毛刺。
  如何区分动脉或静脉出血?
  1) 动脉出血时,血的颜色呈鲜红色,出血量比较大而且速度快,情况比较危险。
  2) 静脉出血时,血的颜色呈暗红,血流较平稳,除非出血量大,否则比动脉出血容易控制。
  家庭紧急处理法
  1)如果伤口不深,只是划破皮肤,有少量出血,只需用肥皂、白开水或淡盐水清洗受伤处,把伤口沾染的尘土、沙粒等冲洗掉,等伤口自然干燥后,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敷盖患处就可以了,这样可防止伤口感染。
  2) 如果伤口出血较严重,要用干净的手绢、纱布等按压住伤口,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马上去医院处理。
  Tips:
  1) 不要将棉花或其他绒毛状的物质敷盖在伤口处,防止其粘在伤口上,妨碍伤口愈合。
  2) 在包扎伤口时,要保证伤口有较好的透气性,不能包扎得太紧。
  妈妈要知道!
  切割伤轻则使皮肤受损,重则可能伤及重要的血管、肌肉、肌腱和神经。
  4。鱼刺卡喉
  那天晨晨的午饭里有红烧鱼,这是晨晨最喜欢吃的。奶奶带着花镜,小心翼翼地摘刺,然后把鱼肉放进晨晨的小碗里。晨晨吃得正香,突然像被电击了一样停止了咀嚼,大哭不止,把嘴里的食物都吐了出来。妈妈让晨晨张开嘴,看见宝宝咽喉部扎了根鱼刺。
  家庭紧急处理法
  1)让宝宝做呕吐或咳嗽的动作,或用力发出"哈、哈"的声音,目的是利用气管冲出来的气流将鱼刺带出。
  提醒宝宝不要做吞咽的动作,以防将鱼刺越推越深。
  2)如果鱼刺还没出来,可让宝宝尽量张大嘴,用手电筒照亮其咽喉部,观察鱼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够看到鱼刺且位置容易够到,妈妈就可用小镊子(最好先用酒精棉擦拭干净)直接夹出。
  Tips:
  1) 在观察咽喉部的时候,也要看看宝宝的牙龈,有时鱼刺会扎在那里。
  2)鱼刺夹出后的两三天内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还有咽喉痛、进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看是否仍有鱼刺残留。
  3) 如果鱼刺位置较深,或看不到鱼刺而宝宝有明显刺痛感,就要去医院处理。
  这样做是错误的
  1) 吞馒头。其目的是将鱼刺随食物带入食管,但事实上吞咽馒头反而会使鱼刺扎得更深,增加寻找鱼刺及取出的难度。
  2) 喝醋。食醋确实可以软化鱼刺,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从鱼刺那里过一下就软化了。因此,喝醋是不奏效的,相反,醋的酸度可以刺激并灼伤宝宝的食管黏膜,使受伤的部位扩大和加深;如果宝宝喝醋时不慎呛入气管,则可造成声带化学性灼伤、气管水肿,发生呼吸困难。
网站目录投稿:慕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