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中却是浓浓的思念,书在家中的书柜上放了好些年,今年碰上肺炎不让出门,刚好把以前购物节买来寄回家,还未看的书都一一看了。 非常喜欢《我们仨》的装帧,简单又舒服,‘Mom’‘PoP’‘圆○’的字样就像围坐在一团的仨人,而杨绛正是用《我们仨》这本书来怀念仨人一起的日子。 说来惭愧,虽常听得钱钟书、杨绛的名字,却不甚了解,连大作《围城》也是搁在书单上好多年,一次次的被新发现的书顶到了后面,想想,刚好借着这次机会来把《围城》也一起读了罢。 全书最喜欢的一句,是写在最开始,"钟书大概是记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起先以为这是用来引出回忆,但这个梦却是"我们仨"走散了,真真是个萦绕在心头难以忘却的梦。第二部分《我们仨走散了》,起先我以为写的真事,看的我一头雾水,越看倒越明白,然后看着看着才大概猜到圆圆和钟书都已经离开了,杨先生把真事隐藏在故事里,那一段两头跑的艰难日子大概真的就如梦一般,两头牵挂,却都毫无办法。 我喜欢在看书的过程中或看书后,再去了解成书的背景,这样就不会先入为主,可以好好的去品味作品。本书也一样,当自己从文字中满溢的思念中猜到生活的真相,我便真的品味得这本书的味道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即使只是事情的罗列,但每一处却都能感受到爱,更叫人珍惜平常生活中的点滴,也意识到写日记记录事情的好处,自己几年前就计划着写的关于亲人的故事书,仅写了一部分,已搁笔两年,得赶紧抓时间写写。 书看的越多,越能去分辨文字语言的好坏,好的书,每一句都让人细细斟酌品味,它们的魅力让人不自觉的进行拙劣的模仿,正如我现在一般。个人还比较喜欢的是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中,切实的感受到他的文笔斐然,然后是雷蒙德·钱德勒,虽看的是译本,但他文字的创造力真的是让人惊叹。 书看到最后,虽只两句话:"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钟书去世",写完了他们的离去,但我已在深深的悲痛之中,这大概就是文字的最大力量,也是杨绛最好的怀念方式,让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感受到他们仨的幸福。 我看着嬉笑打闹的爸妈,想着有一天也终会一人怀念着仨,不禁有些伤感,刚好趁着这个不准出门的机会,一家人安静的待着,打打麻将,逗逗趣,觉着每一刻都令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