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迷惘失落无聊大一新生遭遇一月之痒


  眼下,大学新生入学已一月有余,有的学生觉得高三时憧憬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大相径庭,失落感油然而生;有的学生还未适应"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自己支配的时间突然多了许多,不知如何"花";有的学生习惯了高三的复习节奏,一进大学,面对一堆新知识的狂轰滥炸,茫茫然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环境,一方面有气候、饮食等诸多不习惯,另一方面,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也需要磨合……如此这般大学新生的种种不适应,我们姑且称之为"一月之痒"。其实几乎所有的大一新生都或多或少会遭遇"一月之痒",只不过长短因人而异,如果及时调整,迷茫期总会过去。
  遭遇落差
  freshmen大吐苦水
  大学英语突然难了很多,每周才2节课,老师只讲一部分内容,其他的全靠自学,感觉很吃力。———小蕾
  小蕾是广州医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新生,聊起大学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和生活,她直吐苦水。原来她中学时没住过校,刚上大学,生活上的琐事折腾得她够呛,"现在什么都得自己操心,我经常是缺这个少那个,生活没什么条理,这样很容易影响我的情绪。以前我的衣服都是妈妈陪我去买的,现在要自己买衣服了,都不知道该如何跟别人砍价。"
  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的小伍则感叹融入班集体不容易,"突然到了个陌生的环境,大家都不认识,我又属于慢热型,不太容易与新同学打成一片,所以这段时间我特别怀念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高三同学。"
  此外,学习上的不适也困扰着小蕾:"高三的时候,老师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可事实上,大学并不轻松,我觉得比高三还累。高中要学的知识比较少,而且也相对简单,经常是老师带着我们学。可到了大学,我发现要学的东西非常多,那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学的是医药贸易,既要学医学知识,又要学经济贸易的知识,很多知识要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最近我从图书馆借了《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啃完这两部‘砖头’,还要看许多经济方面的书,总之是‘学海无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小俊感叹因为作业繁多而经常熬夜:"一般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要花3周的时间完成,表面上看时间很充裕,但实施起来就恨时间不够用。作业要分好几个步骤:写方案设计、评估和画图。画图比较费时间,我们经常熬夜画图。"
  对于大家都要学的公共课,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freshmen都颇有微辞。小蕾说:"大学英语突然难了很多,每周才2节课,老师只讲一部分内容,其他的全靠自学,感觉很吃力。"小俊也有同感:"英语听力口语课让我很无语。进了语音教室,开了电脑,老师让我们做上面的题目,她自己却闪了。本来语音课应该让我们多练习口语和听力的,没想到就是在做高中的听力练习。上课一点效果都没有,我课外都会自己看美剧练口语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小苏则表示,微积分根本听不懂,"高中老师一般会讲很多例题,可大学老师不会讲例题,几乎是照本宣科,推理过程也没有,老师是跳跃性思维,也不关心我们听懂没有。"小俊说自己在能容纳300人的大教室上数学课,"老师把麦克风别在肚子上,他说什么根本听不清。"
  遭遇无聊
  时间多了难打发
  如果第二天早上没课,他们一般会熬夜打机,有几次我半夜三四点醒来,看到一个室友还在打机。———小俊
  与小蕾和小俊的作业繁多不同的是,很多专业大一的课并不多,有很多空余时间要自己支配。但突然多了那么多自由的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花",在整日的无所事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到大学很无聊。
  小伍就是这样的"无聊一族","我们的课集中在每周一和周四,其他时间课很少,突然多了那么多时间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支配。空余时间我一般待在寝室,用手机发发短信,上上微博(//t.sina.com.cn),与同学聊聊天,有时候还会睡觉,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流逝了。"他认为,高中时是老师和家长"逼"着学习,只要随大流就可以了,"到了大学没有人会‘逼’你,尽管自己也想多学些东西,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计划往往都难以付诸实践。"
  小苏的课也不多,主要集中在周一和周二,她参加的社团活动也不多,空余时间她会呆在寝室上网,"最近天气很好,比较适合睡觉,早上没课我一般就会晚一点起来。"小苏还自嘲:"我现在做的事情有让自己变懒和变胖的趋向。总是吃和睡,这是大学女生之大忌。还没上大学就听很多师姐说,大部分女生大一都会长胖的。当时我还不信这个邪,可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估计到了寒假也会长一身膘。"
  小俊说他身边有些同学一上完课就回寝室打机,"他们的作息时间很不规律,如果第二天早上没课,他们一般会熬夜打机,有几次我半夜三四点醒来,看到一个室友还在打机。他们可能还停留在高考后的暑假吧,一时玩心还没收回来,再说上了大学没人管了,也没有考试的压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
  遭遇迷惘
  社团"面霸"也困惑
  参加了这么多社团活动,本以为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慢慢地发现自己总是在瞎忙,学习的时间少了很多,我越来越发现这跟我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小杰
  还没进大学,很多大一新生就听师兄师姐说在大学能力很重要,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军训刚刚结束,大学里社团组织招新的海报铺天盖地,小蕾就被这些海报迷乱了眼:"当时看到这么多社团招新,我真的很迷茫,选择的过程也很痛苦,不知道要报哪些社团好。挑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团委新闻技术部,主要负责写新闻通讯稿,还根据专业需要加入了金融理财协会和英语协会。"
  中山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小杰则在社团招新中荣升为"面霸",在很多社团面试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给记者列出了自己所参加的社团和活动清单:1.院学生会学术部干事;2.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四部成员;3.中东足球协会技术部成员;4.亚运会城市志愿者;5.班委———生活委员;6.宿舍长;7.新生辩论赛辩手;8.班篮球队后卫培养对象(力争打上替补);9.班足球队队员。"参加了这么多社团活动,本以为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慢慢地发现自己总是在瞎忙,而且社团活动占用的时间太多,学习的时间明显少了很多,我越来越发现这跟我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小俊也参加了不少社团:学生会女生工作部(以下简称女工部)、羽毛球社、足球社、篮球社,还参加了学校的辩论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后两项大赛,他说是应朋友之邀"被"参加的。"刚开始是想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但有活动叫我去,我也来者不拒,我不知道这样混下去到底对自己有没好处。"
  反思
  大学四年该怎么度过
  第一,学好专业;第二,多读好书,把自己的功底加厚,底蕴的深度决定事业的高度;第三,多交朋友;第四,谈一场恋爱。———俞敏洪
  一个多月的大学生活还是让许多freshmen摸不着北,不知道自己这大学四年究竟该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
  小杰在瞎忙社团活动中开始反省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出于己愿,他约了自己高中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分析各自在大学里需要做的事情,无独有偶,他的高中同学同样也遭遇着"一月之痒",正是因为自己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解决对策,所以几个好朋友相约一起群策群力解决。小杰说:"我大学毕业后想去美国留学,所以我现在必须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尽管在大学里锻炼能力也很重要,但我发现自己更适合做学术,美国的学校比较重视gpa,我应该首先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再适当参加活动,不能本末倒置。所以我决定只保留2—3个社团活动,其他的都退出,这样我才能更有时间在图书馆看专业书和博览群书。"
  小苏说自己现在其实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我把从开学到现在自己所经历的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雄心壮志,期待大学生活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军训后到开始上课的1—2周;第二阶段是适应新知识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上课后的3—4周;第三阶段是淡定的阶段,也就是现在。我高中在2中,一直都住校,在生活上我不需要去适应。现在到了第三个阶段我都很吃惊自己竟然如此淡定,刚开学的新鲜劲那么快就没了。有几次早上上课看到学校里那么多学生都在晨读,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加入晨读的队伍中去,毕竟学语言还是要下苦功的。"
  小伍认真反省了自己不合群的原因,他说:"我不能总是活在记忆中,人总要向前看,我要多和现在的同学沟通和交流,多认识新的朋友,只有自己先敞开心扉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
  大学四年该怎么度过?或许过来人俞敏洪的分享可供大一新生借鉴:"大学四年应该做好以下四件事情:第一,学好专业;第二,多读好书,把自己的功底加厚,底蕴的深度决定事业的高度;第三,多交朋友;第四,谈一场恋爱。"
  辅导员说
  大一参加两三个社团
  选择一个至少做两年
  ●广州大学地理学院辅导员 刘晓亮
  刚上大一的新生,出现像上面几位同学这样的问题都比较正常。大学环境宽松,氛围自由,学习和生活都由学生自己去安排,因此很要求自律和自控,而且要开始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实践中去了解和寻找。
  在学习上,假如你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兴趣,那么就要认真学习,发展自己的专业。假如你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那么可以选择辅修和双学位,或者提出换专业。一般来说,想要转专业的话,现在本专业的学习是不能放松的,因为别的专业是不会接收一个成绩差的学生。
  大学的课余时间是需要规划的。建议大一开始就要参加一些社团、团委或者学生会组织。大学的这些组织和活动种类非常多,可以根据兴趣、专业和职业发展去选择,但不要太滥,开始可以选择两三个,到了大二,可以发现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两个,重点发展。如果你喜欢这个社团和活动,建议最好能坚持两三年,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因为第一年往往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第二年以后可以接触更高层的工作,更锻炼能力。
  在课外活动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建议"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学习和工作一定会有矛盾的时候,就大一的课业来说,应该先把工作做好,而且大学需要有自学能力,落下的学习自己应该找时间去补上,这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机会。对于参加学生活动的学生来说,周末应该花一天时间去学习。家在广州的学生,我不太赞成周末两天都回家待着,最好花一天时间在学校学习,或者消化知识,或者补上落下的课,或者看书充实自己。
  过来人说
  没有方向,
  哪边的风都是逆风
  ●小王,华南理工大学2006级电子商务专业
  大学课堂学的东西,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的建议是,多多参加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我觉得只要能管理好时间,而且不是盲目参加,课外活动是多多益善,我大一时就在将近十个组织担任职务,每个都有不同的锻炼目的。
  希望提高自己某一方面能力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希望提高综合素质且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多多参加。
  其实大一参加学术活动不是没有机会,平时多在网站、学院了解信息,就能发现机会。大一的课程都是公共课程,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就搞掂,考前多花点时间,就可以拿高分。而参与学术课题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机会去学习、看书。
  所谓大学生活就是指大学课外生活,这是大块时间,如果没有目标,不利用好,大学可以说就是白读了。什么叫一帆风顺?这里其实要有个方向,没有方向,哪边的风都是逆风。将来是考研、出国、工作还是创业,至少要有个大方向。大一时间最充裕,可以选择的东西也多,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那就多参加点活动,从中你会得到很多,也可能找到以后的路。
  要勇于折腾 边想边折腾
  ●小南,暨南大学2006级新闻系
  大一,因为高中的师兄师姐不断告诫我不要参加无聊的社团,要多读书,所以我只参加了一个社团,整个大一都在珠海到处逛着,读不进书,那就是我荒废而抓狂的一年;
  大二,发现自己其实内心是喜欢社团活动的,于是大二和大三参加了很多社团,也参加了很多实习;
  大四,在媒体实习多了,突然发现自己太肤浅了,于是选了英语双学位,真正开始读点儿书,参加学术小组。
  大学的迷茫,我觉得是以前的教育问题。我有个湛江同学,地方对高考非常重视,她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上的是重点班,除了课本没读过其他书。所以她大学要补的常识课比别人多很多,而且短短4年,也不见得能让她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读好大学,无非是多读书,多参加实践,多听讲座等,归结到底,也是这些事情,但每个个体的体悟是不同的,很难一概而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特效药。我相信能考上大学的人都不是傻子,会自己摸索出一条路子来,人活着总会要折腾一番。关键是,要勇于折腾,边想边折腾。
  ●链接
  大学里的
  "泡一族"
  由于大学里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于是涌现出了各类"泡一族"。主要有以下几类:
  "泡馆一族":这类学生大部分时间"浸泡"在图书馆看书和学习。
  "泡吧一族":这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网吧上网或打机。
  "泡团一族":这类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
  "泡妞一族":这类学生喜欢跟女孩子交往,刚开学没多久就交了2个以上的女朋友。
网站目录投稿:夏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