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处世三法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


  一、处巧若拙
  所谓处巧若拙,是指处理巧妙的事情要用朴拙的方法。老子哲学主张:"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庄子《达生篇》有一则"纪消子為齐王养斗鸡"的寓言,告诉我们要涵养内敛守拙。
  孔子说曾子(曾参):"参也鲁!",正是靠这位夫子心目中憨厚的弟子,儒家的仁恕学说得以传扬。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為利器。""锋芒毕露的人往往容易招来忌恨,能顺利走到最后的人往往善於"守拙"。
  真正的强者,总是喜欢藏锋守拙,待机而发,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一面。愚公欲移山,邻村智叟取笑他愚不可及,但愚公却用自己的坚守感动了上天。世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智叟,而真正难得可贵的愚公耐烦耐久的愚笨。
  ...
  二、处明若晦
  处明若晦,说的是处於暴露之处要善於隐蔽,《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越是处在眾目睽睽之下,越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周易》裡也说,"负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说卑贱者背著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马车显耀,就会招致强盗来抢。比喻一个人如果在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之前,过於张扬容易招来别人的忌恨,即便能力足够强大,最明智的做法也是处明若晦。
  楚汉之争中,刘邦拿下咸阳后,封府库,不入住秦皇宫,等待项羽来接手。后来刘邦被封為汉王,进入汉中,烧毁栈道,表示不回归之意,这也是低调。刘邦每见楚王都是极為恭顺,不是按照平起平坐来论谈。正是这些低调的表现,让项羽忽略了刘邦的真正实力及雄心壮志,等项羽醒悟时,刘邦实力早已发展壮大。
  ...
  三、处动若静
  处动若静很好理解,就是指处於动荡的环境要像处在平静的环境中一般。越是动荡的环境,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动荡的环境不仅是指战争、时局的动盪,还包括周围人的观点的左右、舆论的压力等等。曾国藩这个人的过人之处,在於一旦看準了,就能够坚持定见,不為种种浮议所动摇。李瀚章在评价曾国藩时曾说:"其过人之识力,在能坚持定见,不為浮议所动。"而这也是他能够抵抗诸多压力,在屡次作战中坚持自己的方法与策略,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中庸》裡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要做到"处动若静",要先做到"知止",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应该秉持的準则,才能有足够的定力面对外界的压力与波折。内心有了足够的定力,面对动盪时,便自然有了"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本事。
  ...
  (中华传统国学)
网站目录投稿: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