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乌孜别克族春节


  纳乌茹孜节(春节)纳乌茹孜(navruz)一词来源于波斯语,意为"新的一日""新年的第一日""元旦、春天的第一日""春节",也就是每年的3月21日或3月22日。相传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中国农历的春分。
  按照传统习俗每年的3月21日或3月22日为迎接纳乌茹孜,也就是迎接春节,乌孜别克人要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贡献祭品,并举行庆祝活动。关于纳乌茹孜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人们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祭拜天地之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上的星座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辰过节,将会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也有辞旧迎新的含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乌孜别克人过纳乌茹孜的时间有长有短,不尽相同。传统的过法为两星期,即12天,但也有过9天、3天和1天的。迎接和祝贺纳乌茹孜时,乌孜别克人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在农村,这种活动尤为盛行。村里的乌孜别克人全聚在一起,用麦苗熬制一种紫色的粥状甜味食物,称为"苏麦莱克"。熬制过程十分讲究。人们围成一圈,一边熬制,一边载歌载舞,欢度良宵,歌声、乐曲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直到第二天凌晨。这时,由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出面,将熬好的食物分发给大家,每一个乌孜别克人都十分珍视苏麦莱克,不敢随意丢弃。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从事农业的先民,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先知的两个孙子而举行的活动。按传统习惯,在纳乌茹孜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乌茹孜饭(苏玛莱克)。做这种饭时,至少要用7种原料,如大麦、大米(或小米)、面粉、盐、肉、奶、水。另外,还要加贮藏过冬的马肥肠、马碎肉灌肠、马脖肉、马盆骨肉或其他肉类,把这些混合之物做成稠粥。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而是用往年剩余的粮食等,并要求做得丰盛些,以祈祝年年富足有余。
  祝贺纳乌茹孜期间,还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如野游、赛马、叼羊、拔河、摔跤等,同时还举行唱歌、赛歌、猜谜和荡秋千等活动来增添喜庆气氛。
  努肉孜节是乌孜别克族的春节,是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佳节。每年阳历3月22日,乌孜别克族人民都要隆重地欢度努肉孜节,以庆祝春天的来临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过努肉孜节时,乌孜别克族都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在农村,这种活动尤为盛行。每个村子的乌孜别克人全聚集在一起,用麦苗熬制一种紫色的粥状甜味食物,称为"苏麦莱克"。熬制过程十分讲究,人们围成一圈,一边熬制,一边载歌载舞,欢度良宵。老人们弹着坦布尔、独他尔,小伙子打着手鼓,姑娘们随着节奏强烈、急促的音符,在场中如彩蝶纷飞,跳着传统的民族舞蹈,歌声、琴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直到第二天清晨。这时,由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将熬好的食物发给大家,每一个乌孜别克人都十分珍视"苏麦莱克",不敢随意丢弃。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从事农业的先民,也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先知的两个孙子而举行的活动。
网站目录投稿: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