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关于化解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要求,枣庄市编办针对全市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及编制资源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研途径、原则及编制标准 为准确掌握数据,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摸底。一是联合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准确统计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现状及需求情况;二是对接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处,掌握全市历年出生的户籍人口数;三是联系发改部门,了解全市新扩建学校立项情况;四是根据机构编制统计数据库和人员信息库深挖可用资源。 调研把握的原则,一是力求精确,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二是严格按照鲁政办发〔2011〕44号核编标准测算;三是以化解现有大班额为主,兼顾预计的增量,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兼顾高中学校需求。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44号),中小学教职工实行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其中: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3.5,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承担师范、实验、双语教学任务及偏远山区等中小学,可本着从严从紧的原则适当增加教师编制,一般按不超过教师总量的5%掌握。 二、全市中小学及编制现状 1、按区划统计。根据各区(市)编办、教育局上报数据,全市共有中小学631所,现有在校生482426名,现有教职工编制32342名,应核教职工编制30222名,全市教职工编制整体富余2120名,实有在编教职工33705人(含在编不在校4046人),超编1363人。虽然全市中小学编制总量可以满足现有需要,但区域之间不平衡,滕州、山亭的教师编制完全可以满足标准,市直、峄城、台儿庄有部分缺口,市中、薛城缺口较大。 2、按区(市)直和镇街学校统计。将各区(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按照区(市)直学校和镇街学校分开统计,可以看出城乡学校之间明显不平衡,城区在校生数占学生总数的29.5%,城区教师编制仅占编制总数的15%。近年来,城区学生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不断增加,2013年占27.9%,2014年占28.8%,2015年占29.5%,城区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大班额问题严重,编制及教师比较短缺。相应的镇街农村学校的学生比例不断的减少,教师编制较为富余。 3、我市教职工编制人数与省内其他市的比较。根据2014年底统计数据,枣庄市中小学编制总数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不含机动编制)的46%,在全省处于第四位,全市中小学在编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0.84%,在全省处于第八位,由此可见我市中小学编制及教师的配备在全省是处于中上游水平的。 三、全市人口现状 1、户籍人口情况。根据公安户籍信息,按照每年8月31日为分界日,统计全市1995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出生的人口。1995-2003年出生(19-12周岁)人口较为均衡,每年在4万名左右;2003年之后的出生人口逐年增长,年均增长7000名左右;2007年、2008年为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也就是目前已经入学的6周岁和7周岁孩子;2009年之后的出生(五周岁)人口数开始逐渐下降。 2、比较分析。按照6-11周岁就读小学、12-14周岁就读初中、15-17周岁全部就读高中(实际有很大一部分走向社会工作或就读职业院校)测算,目前全市户籍学生数为575578名,其中应读小学341682名,应读初中114416名,应读高中119480名。与现有在校生数相比,义务教育阶段,户籍人口比实际在校生数多36000余名。根据滕州市上报情况,滕州民办学校有在校生三万余名,再加上其他区的民办学校,两数基本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此次统计的在校生数是比较准确的。 四、预计的增量 1、现有学校预计增加情况。根据往年在校生数统计,2014年全市在校生比2013年增加16619名,2015年比2014年增加21866名。教育系统预计现有学校的2016年在校生数还要增加33448名,增加的这三万余名学生数需要核增教职工编制1905名。除去编制富余的滕州和山亭外,市直和其他区按预计学生数需增加编制1522名。 2、新建学校预计增加情况。据教育系统统计,全市目前在建且2016年、2017年招生的学校共60所,预计招满后在校生达77582名,需核增编制4831名。 3、人口增量。义务教育阶段,每年的在校生增加数,应为一年级入学学生数减去初三毕业学生数,假设民办学校在校生数量维持不变,根据每年的出生人口数测算,预计2016年在校生数比2015年增加24445名(2009.9.1至2010.8.31出生人口为63285名,2000.9.1至2001.8.31出生人口为38840名),预计2017年在校生数比2016年增加23735名(2010.9.1至2011.8.31出生人口为61140名,2001.9.1至2002.8.31出生人口为37405名),预计两年共增加在校生数48180名。 4、编制增量。教育系统预计的现有学校和新建学校在校生增量总数超过11万,其中既有重叠预计的部分,又有学校建成多年才能招满的部分,难以达到精确预测,应以户籍人口增加数为依据,估算近两年的增量。按照48000名的学生增量测算,全市两年后需再核增教师编制3500余名。 五、事业编制资源 1、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机构编制途径。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和全省解决城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电视会议精神,机构编制部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中小学整体超编满编的區(市),可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超编满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教师实行实名制管理,待满编超编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补充的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专户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单独管理、动态增减,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二是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总额,积极推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区(市)事业编制总量内,2016年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总额。同时,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健全完善中小学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在核定的中小学编制总额内,统筹分配、动态调整各学校编制员额。研究改进中小学教师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措施办法,为推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完善编制使用管理,优先保障中小学用编进人需求。继续将中小学补充教师作为用编进人计划安排重点,对有空编的中小学,按照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做到"有编即补",缩短用编进人计划下达周期。 2、全市现有事业编制资源。根据机构编制统计信息库,各区(市)编制超空情况不均衡,市直、市中、山亭、台儿庄整体空编相对较多。对比分析现超空编数和现教师编制余缺情况,市直、滕州、市中、山亭、台儿庄的编制资源可以调剂满足解决大班额的需求,薛城、峄城无编制调剂来源。 3、今后可用的编制资源。根据省编办、省人社厅《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鲁编办〔2016〕28号)要求,今后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总量备案制管理,原编制内人员继续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医院空余编制可由统计机构编制部门收回,自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根据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库,目前全市可收回公立医院编制949名,按照每年预计退休人数计算,未来五年可收回编制715名。2年内,全市通过机构撤并或转企改制,预计无法收回大量编制,不再考虑为可用资源。 六、存在的问题 1、全市教职工编制整体富余,但区域之间不平衡,且编制是区域总量管理,区(市)之间不宜调剂。 2、城乡学校之间不平衡,乡镇或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教师富余,城镇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大班额问题严重,编制及教师短缺,城乡教师缺少流动机制。 3、现有在编教职工使用不合理,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紧缺,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七千余名(含幼儿园),另一方面全市有四千余名中小学教师在幼儿园任教、内退离岗或借调,占全部在编教师的12%。 4、市直学校近年来规模不断膨胀,学校设置分散,用全市4.5%的教師编制承担了全市5.5%的学生教育任务。 七、建议 1、关于各区(市)的建议。一是充分使用好现有在编教师。参照鲁政办发〔2015〕60号文件要求,妥善解决幼儿园、成教中心等机构占用学校教职工编制及提前离岗、长期借调人员等问题,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教职工编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二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强化县级教育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实行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教育部门在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提出统筹分配教职工编制的方案,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城乡学校之间科学调整。三是对教职工编制有缺口且区域内无调剂来源的薛城区、峄城区,可根据其需求,由区编委向市编委申请,调剂市直机动编制,设立编制周转专户,用于中小学核编。今后薛城、峄城逐步用多种途径收回的编制抵消周转专户编制,直至全部返还市直。滕州、山亭现有中小学编制已符合标准,也能够满足未来2年增量需求,在现有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科学配备即可。市中、台儿庄现有中小学编制与标准还有部分差距,但区域编制总量内空编较多,可以通过收回现有空编,补充大班额需求。 2、关于市直中小学的建议。建议市直学校按照现有班级数和标准班额招收学生,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为市直学校调剂补充部分编制名,解决现有大班额问题。市直学校应重点发挥示范引领和实验教学任务,今后不再新建扩建市直学校,不再新增编制,由教育部门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科学调剂使用。□E:TC 关键词:大班额 中小学 编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