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鲁智深曾提醒众人离开梁山有六人听懂得以善终


  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创造了一段历史,只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结局让人感到遗憾,最后只有三十九位好汉得以善终。其实在这期间,鲁智深有察觉到异样,他曾悄悄提醒众人离开梁山,不过只有六人听懂了鲁智深的意思。那这六人分别是谁呢?这次就和大家做个简单的说明,看看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如果有不同看法的话,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讨论。
  1、梁山好汉
  最开始的梁山好汉,大多数是遭到朝廷欺压,在山下没了活路,被迫落草为寇的,所以大家的目的就是反抗北宋朝廷。当时的宋江,在邀请众好汉上山时,也是这个路数,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反抗昏聩的北宋。不过随着宋江权势的增大,他渐渐由反抗北宋变成了寻求招安,寻求光宗耀祖。为此,他还专门拉拢了许多原朝廷人马。最终,当晁盖去世后,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随即开始了招安事宜。
  原本很多好汉是不愿意接受招安的,因为他们都受过朝廷的欺负,知道朝廷的真实面目,不过在宋江的压力下,这些人最终被迫接受招安。而接受招安后的梁山好汉,并没能换来荣华富贵,反而是被派到各处征战。尤其是征讨方腊一战中,梁山108好汉,战死了近7成,最终只有30余人活了下来,损失巨大。看着昔日的伙伴一个一个倒下,鲁智深终于醒悟了,在活捉方腊后,鲁智深主动要求留下来,不回朝廷复命,并暗示其他好汉离开宋江,因为此次回到朝廷,必定是凶多吉少!
  2、鲁智深的提醒
  鲁智深活捉方腊后,跟宋江说自己不愿做官,想要寻求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这话其实已经暗示了,如果众好汉回到朝廷会有危险,毕竟大家是山贼出身,朝廷从来没有信任过他们。可是宋江并没有听进去,他还是极力邀请鲁智深跟自己回京城,就算鲁智深不愿意做官,也可以去名山大刹作僧首,光宗耀祖。在宋江的眼中,光宗耀祖最为重要,此时的他已经被迷了心智。或者说,从一开始,宋江就是被迷了心智的,一心想着招安为官,光宗耀祖,拿着众兄弟的命当垫脚石。鲁智深在和宋江的这一番对话中,也发现了宋江的这个特点,说了非常决绝的一句话。
  原文: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鲁智深那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啥都不要,能活着就行。这话其实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此次回京城,肯定不得善终。宋江自然也是听明白鲁智深的意思了,心里非常不喜,他辛辛苦苦这么久,大功即将告成,鲁智深在这个时候泼冷水,这换谁也受不了啊。
  所以之后宋江态度非常冷淡,舍弃了鲁智深,率军回到了京城。不过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鲁智深所料,表面上宋江得到了封赏,但最终他还是被下毒害死了,而北宋皇帝也并没有为宋江讨回公道,可见朝廷打得是什么算盘。
  梁山好汉的最终结局很惨,大多不得善终,不过在听到鲁智深的暗示后,有6人选择了退出宋江队伍,最终得以善终。这6人分别是武松、林冲、燕青、李俊、童威、童猛。
  3、得以善终
  武松和鲁智深经常一起搭档作战,对彼此非常了解,所以说武松是听明白了鲁智深的暗示的,并没有选择和宋江回京,最终于六合寺出家,活到了八十岁,得以善终。林冲本来就和高俅有仇,他回到京城,必死无疑。所以在征讨方腊之后,他也没有回京,而是待在了六合寺。
  燕青非常聪明,鲁智深的暗示他也是听懂了的,不愿意回到京城。他本来是卢俊义的书童,不愿意看着卢俊义踏入火坑,劝卢俊义别回去了,但卢俊义不听,最终落得个身死的下场。而反观燕青,他离开宋江队伍,活得还是比较滋润的。
  原文: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李俊非常聪明,听懂鲁智深的暗示后,直接诈称自己中风患病了,让宋江先行回京,自己伤好后再跟上。而宋江一心想着回京封官,也顾不上这些兄弟了,没有任何疑虑。之后李俊并没有回京与宋江会合,而是带着童威、童猛两兄弟打造船只出海,离开了宋朝地界。不得不说,李俊真的是很聪明,为了防止朝廷清算,直接拍屁股走人了,真的是非常高明,而且据说李俊出海后,还当上了暹罗国之主,可谓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活捉方腊后,鲁智深已经预料到了众人会有不好的结局,所以不想回朝廷。面对宋江的规劝,鲁智深直接暗示众好汉离开宋江,因为此时的宋江已经被迷了心智,一心想要封官,一心想要光宗耀祖,不过尽管鲁智深的暗示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但最终还是只有6人听懂,得以善终。
网站目录投稿:新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