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把好企业人工成本关


  案例背景:
  国内某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是一家以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以及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的股份制企业。2008年销售额超过189亿元,上缴税收逾2亿元,连续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08年,集团拥有总资产51亿元,下属企业50余家。该企业集团坚持"低毛利率"的快速批发策略,凭借较低的价格,加快存货及资金周转速度,迅速扩大市场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经营业绩。由该企业集团所开创的快进、快批、快配的大市场、大网络、大物流、大循环的医药营销模式,可以说是低成本扩张的典范。
  但在《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物价水平上涨的大背景下,该公司也面临着人工成本管理的新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2007-2008年的人均人工成本增幅是否合理?2.公司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是否恰当?3.人工成本的价值创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4.人工成本所包含的工资、社保、福利等各项支出比例是否协调?
  诊断分析:
  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使人工成本支出与企业人员规模、销售收入、利润积累和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保持协调,企业选择了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百元人工成本利润和人工成本工资含量4个指标,并结合地域、行业及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上、下限控制标准,如表所示。
  该企业人工成本状况按照4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如图所示。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1.该公司的人均人工成本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虽然近年来该公司的人均人工成本持续增长,但离控制上限仍有较大距离。即使在上升幅度较大的2008年,该公司的人均人工成本也仅为2.19万元,低于当地批发零售行业的人均人工成本2.51万元。2.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为合理。全国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大约为8%,该公司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一直较低,甚至不到1%,虽然2008年明显提高,达到1.11%,仍远远低于企业设定的控制标准上限。3.单位人工成本的创利能力下降严重。该公司2006-2008年百元人工成本利润分别为132元、122元和96元,呈明显下降趋势,目前已经低于全国医药企业(上市公司)120.7元的平均水平。4.职工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构成中的比重略微偏高。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人工成本往往是职工工资的1.7-2倍。2006-2008年该企业的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分别为72%、66%和79%,也就是说该公司的人工成本还不到职工工资的1.4倍,即使考虑到福利折算成工资的因素,职工工资在人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仍显偏高。
  专家支招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企业控制人工成本就是要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如果通过降低员工工资水平进行人工成本的刚性控制而导致员工工作绩效降低,对于企业而言得不偿失。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应该是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挖潜掘效,充分提高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变人工成本为人力资本。针对该企业所面临的人工成本管理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适度提高企业人工成本水平。该企业人工成本支出水平较低,相对于同行业竞争对手而言,确实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但这种较低的人工成本状况也导致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离职率偏高,对于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极为不利。企业在提高人工成本水平时需注意两点:1.人均人工成本的提高应该与打造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同步进行,通过减少企业冗员,降低人工成本的虚耗和浪费;2.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提高应该与其它成本的降低同步进行,通过降低销售成本、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确保企业总成本不提高。
  第二,调整企业人工成本支出结构。系统理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人工成本效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该企业人工成本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职工工资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重偏高,这说明该企业在社会保险、福利、教育等方面的人工成本支出偏低。调整该企业人工成本结构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适当提高个性化福利的分配比重,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的多方面需要,增强员工归属感;二是增加教育支出,加强员工培训,进行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为公司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提供原动力;三是探索住房费用的使用办法,尤其是公司工龄较长的核心骨干员工,在不享受公司福利住房的情况下,应予补贴。
  第三,大力提高企业劳动产出效率。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在不断下降,单位人工成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员工人数不断增加以后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劳动生产效率并未同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产出效率是人工成本管理优化的落脚点。企业提高劳动产出效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对薪酬实行必要的浮动,采取工效挂钩的办法,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充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2)根据工效学的原理对工作环境进行优化,降低员工工作压力,减轻员工的工作疲劳。(3)奖励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通过销售模式创新和赢利模式创新,提高企业毛利率,增加企业经济增加值。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
网站目录投稿: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