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别让孩子误入恐慌心理区


  在孩子的内心,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区域。心理专家将之称为舒适区、挑战区和恐慌区。如果孩子常常达不到父母提出的较高要求,就容易陷入心理的恐慌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家长要善于准确发现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鼓励孩子走进心理的挑战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Psy525.cn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是什么才是符合孩子的最好发展呢?大家都知道要因材施教,但是我们心中的疑问常常是:"因材施教"去引导和要求孩子的"度"到底在哪里呢?
  父母的疑问:我对孩子的要求"过头"了吗?
  有些妈妈说,我的孩子在某方面好像挺有天赋的,我是不是要多培养一下,别把孩子给耽误了。比如上了几堂钢琴课,老师说孩子接受快,孩子自己也喜欢练习,是不是要多加练习的时间呢?如果加太多会不会物极必反,伤害孩子的兴趣呢?又有些父母说,我觉得我们家孩子资质平平,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和特长,是不是可以不用管了,放养就好了?
  不管孩子有无天分,不管孩子是否资质一般,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要观察孩子,观察他的性格、兴趣、特点等,根据观察到的种种情况来因势利导。我们有时候拿捏不好度,不知道自己"引导"得是不是太过分了,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兴趣。但我们不能和别的孩子作比较,不能因为别的孩子怎样,所以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别人的孩子可能这样要求不算过分,但是你的孩子这样要求可能就过分了;反之亦然。所以要基于自己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切不可人云亦云。攀比的结果只能是父母焦虑,孩子焦虑。
  最近发展区:父母可以用来把握分寸的工具
  那么我们的引导和要求怎么才最适合孩子呢?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指出,孩子有一个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父母和老师要善于准确发现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孩子可能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那么,我们的引导和教学就在这个最近发展区进行。逐步给孩子挑战,合适地引导,从最近发展区的下限,慢慢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上限。这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所以父母要有耐心,要仔细观察,透过表面的现象去把握住孩子真正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做到因势利导。
  我根据孩子的感受又引申出三个区:舒适区、挑战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等同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当孩子处在这个区域时,他最舒适了,因为他已经全都学会了。
  挑战区,即最近发展区,意味着孩子会受到挑战,让他在现有水平上逐步提高。因为设定的目标是基于他现有水平的,所以孩子的感受是跃跃欲试的、积极的。这当中会有一些挫折和挑战,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孩子会全力以赴,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最好状态。
  恐慌区,在这个区里,孩子常常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即使很努力也不行。这时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有恐慌的情绪,孩子无法面对挫折,这是和挑战区最明显的区别。
  父母的责任:让孩子走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
  把专业术语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家长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了。引导得当,其实孩子都是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愿意只在舒适区不出来呢?很多父母说,我们家孩子挺聪明,其实各方面表现也都挺不错,但是我知道他没有使出全力,没有做到最好,马马虎虎糊弄过去就算了。
  很多孩子喜欢待在安全区里,因为它保护了他们不必承受失败带来的痛苦,以及追求成功的压力。这往往是父母的态度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孩子对失败的害怕往往在5至9岁期间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害怕失败,那么孩子往往也害怕失败;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能力尚达不到的事情,孩子从中学习到的是对失败的恐惧。
  有些父母不由自主地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比如和孩子一起庆祝,给孩子买东西;而在孩子表现不太好的时候却和孩子一起生气、伤心。家长不知道怎么真正引导孩子面对困难,孩子只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消极情绪,而感受不到真正的爱。这样的孩子往往变得低自信,害怕失败,所以他的内在动力是尽量避免失败。只要他能免于失败就可以了,不会再去追求更好的成绩。因为追求更好的成绩,需要突破自己的一些极限。这在他看来是一种冒险,对失败的害怕和面对挫折的不知所措,让他不愿意面对这些冒险。甚至这些孩子还会害怕更好的成绩,因为如果得到更好的成绩,父母对他的期望立刻也随之提高了,这样的期望让孩子无法承受,也更害怕达不到提高的期望,所以压力很大。最终孩子选择老老实实待在舒适区内最保险。
  所以,父母的责任是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接受合适的挑战,进入挑战区。
  孩子害怕失败源于家长的"完美主义"
  很多孩子害怕失败,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失败和成功的相互关系。失败的人不会永远失败,成功的人是经过很多失败的体验,从失败中通过学习才获得成功。
  首先,从小要培养孩子认识成功和失败的价值。当孩子有挫折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从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哪里可以再提高,怎么提高。把孩子悲伤或者郁闷的心情转移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当他们获得进步以后,除了称赞他们所做出的努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要让他们理解获得成功背后需要哪些品质和行动,而不是泛泛地说"你很聪明,你很努力"这类空洞的话。
  第二,帮孩子进行目标分解,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谁都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大目标,要是孩子总达不到目标,确实会很沮丧。但分成小目标后,孩子通过努力和思考做到了,往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增强信心,也会越来越愿意接受一些新的挑战。
  第三,让孩子对"错误"抱有正确的看法。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去指出、纠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错误是不好的,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很多孩子对自己出错很不能容忍,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很抗拒,拒绝听。这样就没有办法从错误中学习而进步。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破除这种没必要的"完美主义"。我家两个孩子,我从小就跟他们说,爸爸妈妈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会出错。而且我不失时机,只要有错就跟他们这么说。比如读书的时候我念错了一个单词:哦,妈妈这里看错了,现在我改过来。我们的老师也很配合,钢琴老师偶尔也有口误,看错谱,我们就说:老师也是普通人,老师也会出错;看,老师现在看清楚了,改过来了。慢慢孩子就接受了这种理念,出错没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出错以后我们要改过来,从错误中学习。当他接受了这种观念,就能勇敢地去接受挑战。因为即使接受挑战失败也没有关系,可以知道自己哪里需要改进。
  父母通过改变孩子的一些观念,分割目标,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讨论,相信能让孩子进入挑战区,全力以赴,获得和他们的能力相符的发展。
  注意不要过火而进入恐慌区
  当孩子在挑战区的时候,父母不要让胜利的果实冲昏头脑,不要一下子对孩子的期望超过现实的能力。如果孩子一有点进步,就立刻加压加码,可能孩子受不了压力,又会退回舒适区或者进入恐慌区。进入恐慌区的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很想达到父母的期望,可当他们认为父母的期望超过了他们现有的能力,所以不管他们怎么做都达不到目标。这时候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很恐慌,无法面对挫折。如果父母看到一些现象,就要思考是不是逼迫孩子太过分了。比如,孩子变得对自己的错误无法容忍;对自己要求完美;考试或者表演之前极度焦虑;对学习和参加的活动完全没有兴趣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发出的一些信息,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一些言行和要求。
  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正确的观念和信息,仔细观察孩子,积极和老师沟通,找到孩子发展的3个区,尽量让孩子在挑战区里发挥最大的潜力。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南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