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国中铁为民族复兴筑路


  一部京张史,百年铁路情。112年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百余年后,在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终点,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配套工程京张高铁"智慧"变身、"优雅"转型。作为我国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首条在高寒、大风沙环境下最高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张高铁树起了中国高铁的新标杆,诠释了中国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谨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新年的问候!
  冬奥列车,逐梦京张。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抵达太子城站后,他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察看京津冀地区铁路网图、京张高铁和赛区位置示意图以及沙盘等。习近平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从中国中铁前身山海关造桥厂为京张铁路设计生产出中国铁路的第一组道岔,再到如今修建京张高铁,中国中铁这家有着128年历史传承的企业,伴随民族工业的起步、发展、衰落、再发展全过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先后为祖国修建了55%的铁路、69%的高速铁路、15%的高速公路、82%的城市轨道工程、2.27万公里的大桥和2.04万公里的长大隧道,并17次远征南极,出色完成了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的建设维护任务。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中铁装备集团,称赞他们研发制造的盾构设备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級指明了方向,也是中国中铁肩负的时代使命。
  中国中铁谨记总书记的嘱托,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铸就新的辉煌。2020年,中国中铁在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50位,全球权威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排名中,中国中铁列第二位,成为一支打造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中国隧道、中国盾构等一系列"中国名片"的王牌军。
  以初心匠心铸造高铁精品
  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大国重器"。如果说112年前京张铁路上列车的轰鸣,是危难屈辱中的中华民族发出的一声扬眉吐气的呐喊,而今这里建成的全球第一条智能化高铁,就是中华民族在奔向民族复兴、交通强国大路上竖起的时代丰碑。
  回望中国铁路百余年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一项项填补空白的"世界之最",正是中国人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的最佳写照。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中铁为杰出代表的中国铁路建设企业,始终不忘振兴民族铁路事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引进、吸收、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体系及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成为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正式开通;2009年12月26日,世界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广高铁建成通车;2011年6月30日,中国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通车运营;2012年12月1日,世界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长大高速铁路哈大客专投入运营;2012年12月26日,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通车;2014年12月26日,世界第一条高原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开通运营;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中国中铁不断创造中国高铁建设的辉煌奇迹。
  "我们要传承百年京张精神,就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对得起历史的精品工程。"中铁七局西安公司京张高铁项目经理戚家华说道。
  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可谓是国内唯一参与新老京张铁路建设的企业。当年挥汗如雨打铆钉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而今中铁山桥在新京张铁路官厅水库特大桥建设中,创建并应用中国首个桥梁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云平台,采用了智能机器人焊接,以科技手段有效保证了焊接质量,这已代表了当今世界桥梁制造的最高水平。火焰修整是智能机器人焊接完成后的下一道工序,火焰修整工也被称为"钢结构的整形师"。操作工手握燎枪修整钢结构杆件,必须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官厅水库特大桥整体节点焊缝为熔透焊缝,具有焊接拼装部位多、焊接后变形较大等特点。火焰修整工陈云林认真分析了每条焊缝引起变形的原因,研究出修整各种变形的有效方法。从点上修整开始,再到线上、最后到面上修整,陈云林经常一站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最终将误差缩小到0.3毫米内。
  "在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雕像的脚下修高铁,我每天都有一种神圣感,感觉100多年前铁路先驱的目光时刻在注视着我们,督促我们把工程干好!"中铁五局副总经理、京张项目经理陈彬感慨地说。两条京张线,一样报国情。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了百年来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
  以科技创新刷新高铁建设标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中铁在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的进军号角中找到了方向,确定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思路。他们依托高铁建造技术、盾构掘进技术和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三大国家实验室,以及11个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不断研发创新,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保持领先,创造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科技成果。
  "这样的产品我们想过,却并未行动。而你们做到了,值得点赞。"在第三十一届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展的展台旁,一位德国同行在与中铁装备的技术人员进行友好交流,中铁装备自主研发的各类异形盾构机让德国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赞叹之情。此后不久,中铁装备再次得到了国际同行的点赞,只是地点换成了黎巴嫩,点赞者是国际知名建筑商意大利CMC公司。中国自主研制的3.5米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将帮助意大利人完成黎巴嫩贝鲁特供水项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中铁先后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勘测设计大师,他们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的带头人,更成为中国技术在国际舞台的代言人。2016年4月,中国中铁"隧道女神"严金秀当选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副主席,中国隧道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共和国双百人物、全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窦铁成既是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代表,更是中国中铁的骄傲。
  在京张高铁,中铁设计创下了多个全国及世界"首次":首创并行双洞立体多分支斜井形式,开辟了多工作面协同作业,有效满足了环保和工期要求;首创构建基于岩石自承载拱结构的多层次预应力立体锚网肋主动支护岩壳结构体系,实现复杂围岩条件下超大跨隧道设计技术的全面突破;首创高铁地下车站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实现进出站客流完全分离和进出站口均衡布置;首创高铁地下深埋车站环形立体救援廊道,具备了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救援的条件;首创铁路领域构建目标年限达300年的长寿命支护结构体系,实现地下工程超长设计年限的突破……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从追赶者变为领军者,中国中铁在不断创新中掌握核心技术,在对卓越品质持续追求中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中国中铁在2020年再次迎来丰收,全公司获国家级工程质量奖63项,其中,获鲁班奖1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1项。如今,中国中铁累计荣获鲁班奖20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81项,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
  以国际视野打造高铁世界名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张骞的"凿空之旅",到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穿梭往返,书写了无数互联互通的传奇故事。在丝绸之路上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长期以来,大山与河流横亘在盆地与其他地区之间,交通需要借道塔吉克斯坦100多公里,极为不便。一群中国人在这里为上千万人的幸福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共同见证了"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中国中铁承建的这条"中亚第一长隧",比原通车计划提前了100天,改变了乌境内运输需要绕道他国的窘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成果,也是中乌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新纽带。
  说起海外铁路,让中国中铁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远在东非的坦赞铁路。50多岁的周平是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的员工,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将思念写在小纸条上,夹在母亲的信里寄给父亲——他的父亲和5万多名中国中铁援外人员一起筑就了1 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他始终以父亲为傲。40多年后,在狂风凛冽的东非高原上,他再次拾起儿时的心情,子承父业,为非洲修建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父亲那时修铁路基本靠人工,架梁进程非常缓慢。如今亚吉铁路利用大型架桥机,一天最多可以铺设12片。"周平说。周平和他的同事们用6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400多公里的铺轨。在周平的动员下,他的儿子也来到埃塞俄比亚,投身亚吉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从东非跨越印度洋来到孟加拉帕德玛河畔,中国中铁在这里为孟加拉国人民建设"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这座桥将孟加拉国西南部21个区和首都达卡连成一片,预计会带动孟加拉国每年1.5%的GDP增长。
  俄罗斯莫喀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一大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国中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勇当开路先锋,用智慧和奋斗托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
  以基层党建筑牢现代国企根基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中铁的根就深植于百年红色基因传承,魂就来自于嘉兴红船。1922年,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在中铁山桥建立了冀东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并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自那时起,我们就开启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中铁在毛泽东主席"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成昆铁路要快修""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重要指示指引下,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发展,把嘉兴红船上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变为追求。
  如今,中国中铁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党员人数和基层党组织最多的中央企业之一。70多年来,无论股权结构如何调整、管理体制如何变化、经营机制如何创新,中国中铁始终坚持央企姓党,充分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通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来把准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来建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凝聚职工群众、推动各项任务落实;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正风肃纪、防范风险。企业各级党组织始终是党和国家在关键时刻听指挥、行动快,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坚强队伍。
  时间回到2020年初,雄安新区设立三周年,春归"未来之城"。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了雄安新区的建设进程。中铁建工参加雄安站建设的施工队伍,有三分之二来自湖北。春节过后,工人们不能按时返回,工程施工一下子陷入困境。
  紧急时刻,项目部党支部紧急动员,在全国范围内联系能来雄安的施工队伍,并派出100多辆大巴车,从贵、滇、湘、豫、皖等地接回2 500名施工人员。为了把疫情耽误的工程量抢回来,项目部党组织掀起了为期一个月的劳动竞赛,全体人员奋起直追,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尽全力赶抢工程进度。施工人员两班倒,有时甚至三班倒,昼夜不停地施工。70多名党员冲锋在前"连轴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平均每天步行两万多步……经过艰苦奋战,他们一个月就干了3个月的工程量,高质量地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功不可没。项目部组建了12支党员突击队,设立了16个党员先锋岗、8个党员责任区,开展了"建工人勇当开路先锋,雄安站铸就精品工程"主题实践活动,把争当"开路先锋"的措施细化、具体化,并一直堅持下来。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是属于人民的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中铁党员响应党的号召,在抗疫一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参与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45家医院的援建工作,投资建设了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者之家"一号营地疫情防控应急工程,组织向社会捐款8 704万元、口罩239.5万个、84消毒液5.1万升、75%酒精2.0万升、医用防护服2.7万套,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中铁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共和国长子"情怀。
  通过深入开展"重点工程党旗红"、区域党建、打造"全面从严治党示范性工程"等主题实践活动,党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基本作用六项基础工作逐步落地落实,中国中铁项目党建、区域党建、劳务工党建等"八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企业的嘱托,中国中铁将不辱使命,一路前行。
网站目录投稿: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