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陈友谅我从未想过做英雄


  不少朋友说荆楚之地人杰地灵,能写的人物不少,屈原、孟浩然、米芾、张居正、李时珍、徐寿辉哪一个都是光辉的存在,随便拿出来写一个都足以让人羡慕,但我挑来挑去却挑上了陈友谅,不少朋友感到奇怪,说我不会选人。
  陈友谅的大名应该说没有不知道的,甚至比起米芾、徐寿辉还要响亮一些,就其缘由全在金庸先生,一部《倚天屠龙记》让不认识陈友谅的人都知道有这个人存在,他是丐帮八袋长老,是霹雳手成昆的徒弟,为人性阴毒,善权谋之辈,先后利用宋青书,杀真帮主史火龙用自己人替代;软禁少林方丈以此要挟"夺取屠龙刀,控制整个参与屠狮大会的江湖人士"。与主角相比,他实在妄自做了一回人,朋友说起的时候也是一阵咬牙切齿,恨不得能穿越过去对着陈友谅的肚皮恨恨踹上几脚。
  但不管心头有多恨,没人否认陈友谅是一个人物。
  不是英雄,但至少是一个枭雄。
  枭者,强横而野心勃勃,能勇无谋之人,为利己而不择手段,则可用其"枭"字…… 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枭雄。赵云是英雄,吕布是枭雄。
  同是笑看风云的人物,同样是驰骋江湖的豪杰,其结果而言却并不是殊途同归,好在陈友谅似从一开始就没想做英雄,枭雄才是他毕生追求的道路。
  他出生渔民,其祖上本姓谢,到了其父这一代,日子过不下去,为了活命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卑微的出身带给了陈友谅骨子里的自卑,让他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一切。
  他开始读书,书还读得不错,读书之余还学了一点武艺,凭着这些他终于考入了当地的县衙做了一名地道的公务员。
  这个工作并没有带给他多大的荣耀,存在骨子里的自卑依旧在,他发现那些看不起他的人,依旧看不起他,那不屑的眼神让他感到莫名的烦躁。
  他发现原来读书也并不能改变他的出身。
  他开始思索如何走出去,如何让那些鄙夷的眼神不存在。
  经过在长时间的思考后,他终于寻到了一条可以让那些鄙视的眼神不存在的道路,那就是站在这些人的上面,让他们仰望自己。
  为此他放弃了县衙的公务员走上造反的道路。
  作为一个枭雄,陈友谅第一次正式露脸是作为红巾军的簿书掾。
  用现代的话说儿,这官儿其实就是一个文员,帮着领导写点演讲稿,顺道修饰一下朝廷的公文,职位并不高,但位置却十分的显眼。
  只因为这种文笔活儿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这样的人第一要读过书,通晓大意,还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为人还得有点修养才行。
  当时的红巾军不过是一群没饭吃,活不下去的百姓聚众闹了点事情而已,后来动静大了,朝廷也难以节制,便任由这帮百姓落草为王。
  当时的红巾军就是这种模式,红巾军的领袖是徐寿辉,凭着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声势颇为浩大。
  此人麾下能人不少,耍大刀的、排兵布阵的,拉帮结派的不少,识文断字的却没几个,而陈友谅却是难得少数几个当中最出色的人才。
  如此一来,陈友谅的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上司的徐寿辉和当时的二把手丞相倪文俊对他十分看重,彼此都有拉拢之意。
  如果陈友谅一直这么干下去,他很可能会是一个很优秀的文员,每年写出一篇又一篇华丽的文案博得上司的欢喜,那么历史上也将少出一个枭雄,元末明初的这场风云变幻的舞台必然黯然了不少。
  总算老天爷没让这个如果发生。
  似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到了最后都会闹出点矛盾来,红巾军也不例外。
  作为最高统帅徐寿辉,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威望不小,此人什么都好,唯独没什么本事。
  二把手倪文俊则勇悍善战,"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临战多克捷,功勋不少,素来看不上徐寿辉。
  平日里两人还面子上还过得去,矛盾的爆发点在于倪文俊的野心。
  有本事的人都有点野心。
  有野心没有错,错的是不该冒险。
  倪文俊显然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凭着脑子一热,便做出了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的举动,却没做好保密工作,事情败露不得已只能自汉阳逃往黄州,因为黄州是陈友谅的老巢。
  他相信陈友谅一定会帮自己的。
  但他忘了,一个比他更有野心的人在等待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
  据说,在投奔陈友谅的前一夜,倪文俊的母亲梦见一只白虎死,而倪文俊自己也见大星落舟前,笑曰:"不知何大官人又死吾手!"
  第二日,果然如梦所见。
  倪文俊的死给陈友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并吞并了倪文俊的旧部。
  他开始四处攻城略地,四月,破龙兴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
  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
  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
  九月,破赣州。
  十一月,破汀州。
  天完国的地盘在他的调度下一天比一天大。
  赫赫战功让无人敢鄙视。
  昔日的自卑不复存在,强大的自信让他开始思索如何走向更高的位置。
  徐寿辉,彼可取而代之。
  隐忍了多年的陈友谅在心里默默念了声,当这种念头在脑海里叨念了多次后,便当做了理想来施展。
  他比倪文俊更谨慎,更小心。
  他心头清楚徐寿辉不过是徒有其表的草头皇帝,除掉他很容易,难以对付的是他的兄弟,第一个就是赵普胜。
  于是,不久后,赵普胜以图谋不轨的名义被杀掉。
  丁普郎和傅友德也被诸多限制,两人都是聪明人,一看情形不对,各自跑路了。
  偌大的天完国转眼便成了陈友谅的囊中之物,要做到这一步,还需杀一个人——皇帝徐寿辉。
  徐寿辉并不想死,他虽不聪明,但知道看情势。
  赵普胜死后,他知趣的将权势交给了陈友谅,只希望能活下去,只可惜陈友谅并没有打算放过他。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 年)六月十六日,闷了好些天的天开始下了大雨。
  刚刚攻克了朱元璋采石的陈友谅邀请徐寿辉前来五通庙拜神,徐寿辉并不想去,但他知不去的后果。
  "等汉王灭了朱元璋,这天下就是我们了!"
  "只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个平章可好?"徐寿辉哀求的说。
  "不行!"陈友谅语气无比的冷。
  "你好狠!"
  "无毒不丈夫。"陈友谅说出了最后一句话,两侧的士兵便用铁锤击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 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与暴风雨中,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年号大义。
  这一年,他四十岁。
  看到这儿,你一定以为,这下陈友谅该满足了。
  如此想,那就错了。
  野心一旦在心底发了芽,便会以不可逆转的局面生长。
  坐上大汉国皇帝宝座的陈友谅发现,那些鄙视他的人依旧存在,他们固然畏惧权势,但并不畏惧他这个人。
  这种屈辱感,让他很生气。
  寻常人生气气的不过是自己,枭雄则不然,他气的是天下。
  经过一番思索,陈友谅将目光转向天下。
  天下之主,足以让任何人仰视。
  能坐天下的人并不多,陈友谅扳着指头算来算去,算上自己不过三个人而已。
  他、张士诚、朱元璋。
  无论怎么躲避,决战这一天终究会到来,他相信这一点朱元璋、张士诚都是这么看的。
  张士诚目光短浅,不足为虑。
  怕的是和尚朱元璋。
  这个和尚胸怀韬略,深谋远虑,且善于用人,和尚不除,天下难定。
  他仗着人多,船大,又是和尚的上游,便顺江而下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可他上当了,他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他一时不察便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决战之地在龙湾。
  这并不是最佳的决战之地,但他已经没有退路。
  他白手起家,起刀笔负贩,因乱僭窃,恃其富强靠着杀戮,靠着背叛才爬到了今日,他已经输不起了。
  如果失败了,他将失去一切,被人唾弃,被人嘲笑,没有尊严的死去。
  而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既选择了就用不着后悔,朱元璋你不是要打么,那么来吧。
  望着龙湾的夜景,陈友谅发出了怒吼。
  决战一触即发,情况虽不利,但他的水军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胜利,但在这个节骨眼上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投降了朱元璋,这是一个要命的消息。
  陈友谅不明白,为何他的人一直在背叛他,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出身。
  巨大的屈辱,让他暗下了决心。
  除掉朱元璋,我就是天下之主。
  血战了数月,他败了,一直不败的他,败了。
  败给了一个比自己还不如的和尚。
  陈友谅陷入了绝望,懂得打击士气的朱元璋派人送来了两封信,一改前面的卑微语气,变得虎虎有生气。
  信上的内容想想就生气。
  "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他怒不可恕,又心有不甘,但他更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
  所以他开始思索如何逃走。
  可惜一个人的运气并不是永远那么好,一只冷箭此时从天而降,不偏不奇贯穿了他的头颅,带着一肚子疑问的陈友谅当即死去。
  后记:严格的说陈友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枭雄,他为人处世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那就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杀人也好,阴谋诡计也罢,都做在明面上,因此我们差不多看到了一个
  道德败坏,坏事做尽,不讲信义,喜好权势杀戮的陈友谅,这种法则用于盛世自然是不行的,可用在乱世,没人会说什么,甚至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生存之道。
  他唯一的错误之处便是过分迷信了这一点,并且通过历史的车轮将这种法则发展到极致,而不知得收敛从而人心尽失,最终败于朱元璋。
网站目录投稿: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