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种种磨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这是朱光潜《谈修养--国民阅读经典 》中,《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结尾的一段话。 这篇抗战时期的青年励志文章,跨越近百年的时光岁月,仍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感谢360图书馆给我打开免费阅读的窗口,让我有幸读到朱光潜的《谈修养--国民阅读经典 》! "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惰性’而继续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远。这是物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人像一般物质一样,也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强,动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动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分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朱老先生就是一个这样"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人。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他发现美学不仅是自己最感兴趣,而且还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他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 当时,他的指导老师著名的康德专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对。他告诫朱光潜说,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朱光潜先生认真思索后,决定迎难而上。 这时,他给自己立下第二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从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写出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 他80多岁时,依然信心十足地承担起一项重大任务——翻译意大利学者维柯的名著《新科学》。 1984年的夏季,由于长期工作劳累,他患上了脑血栓。 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 就在逝世的前3天,他趁家人不防,艰难地沿梯独自悄悄向楼上书房爬去。家人发现后急来劝阻,他却嗫嚅地说,要赶在死前把《新科学》的注释部分完成。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将从古希腊一直到近现代的一系列西方美学代表人物和著作,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中国,使东西方美学得以融会交流。他笃行"走抵抗力最大的路径",终生恪守"恒、恬、诚、勇",为人治学,报效国家,成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和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掩屏遐思,心潮澎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苦短,转眼即逝。世事维艰,福祸难料。是及时行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混日子,还是为理想而奋斗?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咬紧牙关,奋力前行? 朱老先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屈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 意志力,在最简单的生活体验中,随处可见。 诚如先生举例所言:早晨起床,很多人都会有赖床的惰性。这是一种反反复复的纠结、矛盾、斗争,其实也就是意志力和惰性的斗争。如果顺着惰性,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继续躺着睡大觉。如果你发誓不让惰性占据上风,一咬牙,一跺脚,起来了,就起来了,反倒会感觉到神清气爽,信心满满,成就感十足——这就是你朝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 古之成大事者,莫不是放弃安逸,选择像人生抵抗力最大处行。《史记》记载: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而人所共知的释迦牟尼因见众生难于度化而欲在开悟后直接进入涅盘;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苏格拉底被判死刑,饮毒酒而亡。孔子周游列国,绝粮陈蔡;老子说他的道"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圣人、觉者、先知传道传法,都是如此之难,但是圣人之为圣人,就在于他们明知有难偏偏选择"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向人生抵抗最大处去,直面生死,向死而生的人,才挽救了民族的命运。如,老一辈革命家、无数的革命先烈、当代的仁人志士…… 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出路,个人就决不会有出路;要替个人谋出路,必须先替国家民族谋出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和意志永远服从国家利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历史,我们的国家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视民族大义为己任,勇立潮头,向抵抗力最大处行。 历史昭示我们,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 回看这场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但同样充满生命危险的战争,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曲万众一心抗非典、同心协力渡难关的英雄壮歌:医护人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前赴后继,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毙敌于一役。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目睹了无数个"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逆行"者身影。 这其中,既有像钟南山院士这样84岁高龄的专家,也有在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军人刘丽,更有像胡明这样奋战在一线的武汉医生,还有每个月收入只有600多块钱,却把省吃俭用的一万多块钱捐献给白衣天使的山东日照普通环卫工人袁兆文老人……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看到无数个逆行者,赴汤蹈火,向死而生。 "……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朱先生八十多年前的期待,正在由中国的新一代人誓死践行。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到最关键的时期。大家继续发扬迎难而上、甘于奉献、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把担当体现在每个环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沉着应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