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器物釉下机理变化 器物的釉下机理特征,从汉到清,各种器类各不相同。而这种风格迥异,特征不一的成因,是瓷土配方、取材用料以及烧制温度的使然。假如我们有幸像那些大家一样,可以将其所有器物肌理特征细观,一路走来,全部过目以后,我们会发现,各个时代、各类器物,同时代同类器物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唐邢器、唐越窑秘器以及北宋官、宋定、宋耀州、宋龙泉以至明清各类器物的釉下肌理变化,一定各不相同。从一元配到二元配,从一般器到特殊器,尤其是那些御用精品,它们的乳液状肌理,令你不敢相信,那是古瓷的胎质。犹如玉粉或玛瑙,或如脂,或像膏,这便是一种器种釉下的肌理特征。而釉下肌理的微量分相重组的微微变化,都是漫长岁月中大自然的造化。比如,只要是古老的瓷器,一定会随日月的延伸,肌理的稀释液会向稠、浓、密以至混浊的肌理方面转化。而只要已经展现出上述之证,则必然是拥有一定年份的古器。但到底怎样才能辨清,这要有功力。然而,只要肯用功,功到自然成。而如若可以从釉下的粉态到液态的细微变化(如像煮稀饭似的,出现的米汤、米粥、米油的这种现象)中寻找出其变化规律的话,必然有助于鉴别古瓷。这是一般情况下的表现特征。 2,胎足的修饰风格认定 从我国的战汉开始至民国,各个时代、各类窑口、以及各类器物的胎足修饰方法,极其特别。大体上一个时代是一、两种或最多三种风格,而且特征明显突出。 从胎足的修饰风格,表现展示:一是实用,二是整洁,三是为了美观,如改变胎质缺陷(如黑色和粗糙。),上了护胎粉土、釉和彩釉等,形成了从原始的笨拙到美观的演变而这种各时期、各种器型迥异的风格,与那个时代的整体器型成为配套。我们看到所有的鉴定者都不会断瓷不看胎的。因为瓷胎的表现是直接的,修饰手段是独特的,释放的信息也是真实的。造假者正是因为并不知各个时代器物胎足的修饰风格,因而会张冠李戴,被人们识破。 古瓷的胎足官器、民器、御品粗看一样、细看决不一样,而且御用器种有特殊的修饰方法。如:永宣御用器中胎足外墙高于内壁,成斜切口状。仅从款上看,我们常会将官器与御品混为一谈。事实上书御制的总体时为宫中所用,但未必为皇帝所用,而真是皇帝所用的,那一定更有特色,胎足的修饰也定然精美异常。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漫漫。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因而历朝历代的制瓷烧造都是就地取材。如:如此胎的色种所表现了极为明显的特征,有的影响着美观等。为了改变那些缺憾与不足,底足有的上化妆土,有的上护胎釉,有的则为接黄釉护胎底。这一切有的为时代特征器,有的是某类特种专用器,所反映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自然有别。这些深层的寓意,对于我们破译特殊器种极为有利。从一般到特殊修饰风格的渐进认识,不仅有益于识别,而且也有益于对器物的年代真假的准确定位。 3,辨别釉质则通常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即便同一个年代,同一种类,只需咱们仔细分辨,也会发现胎釉有不一样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期间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调查,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明代末年出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一样,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4,老化氧化特征,古瓷,历经千年,百年,所处环境不同,瓷质不同,老化氧化特点也各有不同,传世古瓷,日常使用产生的釉面损伤和器物残破,老化现象清晰明显;墓葬出土瓷,环境比较复杂,可表现多种氧化老化微生物沁入形成的不同釉面特征;窖藏古瓷,环境相对单一,以窖藏环境的优劣,大多 会出现品相完 美,釉色如新的优质古瓷;打捞出水瓷,在江河和海洋的釉面特征和品相又都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真古瓷清洗干净,都会给人洁净有神的观感,脏兮兮灰头土脸的一般多是仿品。 5,在古玩领域,既有自然天成的,必也有仿制品。那么该如何区分人为做旧的物质表现和自然老化的物质表现?最便捷最无争议的便是借助科技手段,实证最 具说服力。 6,对于古瓷器的收藏与保管必须轻拿轻放。第 一,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第 二,瓷器在取放时,须注意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部分。第三,瓷器的大盘、大碗体质较重,移动时应该双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第四,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需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需防风吹倒。第五,带座、带盖的瓶器取放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7,还可以上手敲敲,听听声音,古瓷因为年代久远,胎质经过多年的风化,敲出的声音也显沉闷,新瓷声音则显清脆悦耳。如今,随着古瓷器价格的飙升,古瓷器的市场也是越来越大了,许许多多的不 良商家以及不法分子使用新瓷器做就成古瓷器,欺骗一些物质的消费者,这样的做法是违法犯罪的,大家以后在购买古瓷器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