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 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历史如何评价李雄 总评 李雄性情宽厚,简省刑律法纪,很有声望。氐人苻成、隗文投降李雄后又背叛,亲手伤了李雄的母亲,他们又归降时,李雄都宽恕了他们的罪过,优厚地加以对待而接纳了他们。由此夷夏各族人心安定,威震西方。当时海内大乱,而蜀地单单平安无事,所以归附的人一批接一批。李雄于是兴办学校,设置史官,听政处事之后的空闲时间里,手不释卷。其赋税是一个成年男子每年交三斛谷,成年女子减半,每户调绸不过几丈,丝绵数两。公事少而劳役不常有,百姓富庶殷实,闾门不关,没有抢劫偷盗的。 但是李雄的心意在于招引远方人,国家用度不足,所以将领们往往进献金银珍宝,有不少人因此而得到官职。丞相杨褒谏阻说:"陛下作为天下的君主,应当网罗四海人才,怎么能用官位买金钱呢!"李雄婉言向他道歉。后来李雄曾因醉酒而推搡中书令,杖打太官令,杨褒进言说:"天子端庄肃穆,诸侯也端庄有威仪,哪有身为天子而酗酒的!"李雄就戒了酒。李雄没事时出门散心,杨褒从后面手持矛纵马奔驰超过了李雄。李雄感到奇怪就问他,回答说:"统治天下这样的重任,就好像臣骑着劣马而拿着矛一样,太着急了就恐怕会伤害自己,太不上心就担心会丧失他,因此马跑起来了却不去控制它。"李雄醒悟了,立即返回。李雄治国没有威仪,官员没有俸禄等级,排列位次没有区别,君子小人服饰一样;行军时没有统一的指挥,打仗时没有部曲队伍,战斗时获胜了不互相谦让,失败了不互相救援,攻打城池营垒常以掳获为先。此是他失误的地方。 历代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①"仲俊天挺英姿,见称奇伟,摧锋累载,克隆霸业。蹈玄德之前基,掩子阳之故地,薄赋而绥弊俗,约法而悦新邦,拟于其伦,实孙权之亚也。若夫立子以嫡,往哲通训,继体承基,前修茂范。而雄暗经国之远图,蹈匹夫之小节,传大统于犹子。托强兵于厥胤。遗骸莫敛,寻戈之衅已深;星纪未周,倾巢之衅便及。虽云天道,抑亦人谋。";②"对之李雄,各一方小盗,其孙皓之不若矣。"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夫特、雄皆不御之才,乘机际会,凭恃天险,且难永世,不知谯纵何所能为,而敢效井蛙之鸣,奋螳臂之勇,以抗衡於中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