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一线城市房价跳空高开,且仍在上涨趋势中。房价再次取代股市成为全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突然上涨的一线城市房价就如骤然抬升的贴现率,给本已改观的资产预期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未来房市将何去何从? 李迅雷:房价下跌还会远吗? 过去,房价上涨是人口现象,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大城市人口更加集聚有关。如今,人口流入城市的数量大幅减少,只有货币增量在大幅增加。故这些年的房价与2015年的股价一样,似乎都是货币现象,或"水牛"行情。 目前,上海、北京的房价已经接近纽约或东京的水平,不排除超越。原因可能在于富人阶层的人数和财富总额超过纽约或东京。此外,中国的大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大东京的GDP占日本的30%,人口占比也接近30%,纽约的GDP也要占美国的10%左右,人口占8%左右。而上海与北京的人口占全国人口均不到2%,GDP占比也不足4%。 但对于其他三、四线城市而言,货币现象就不会阳光普照了。这与过去3年的股市类似,创业板指数涨了3倍,而上证综指却只涨了50%左右。因为人口不再流入,货币主要流向一、二线城市。 因此,如果买房加杠杆,也要加在一线城市,或杭州、广州等有钱人多的二线城市,或赌限购未放开,或赌资金还在集聚。 但既然是货币现象,那么,2015年股市的教训就应该吸取,千股跌停对于加杠杆的投资者而言,惨不忍睹。这些热钱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因此,货币现象就是泡沫现象。股市没有盈利支撑,房价则没有人口支撑。 房地产市场已经走了16年牛市,这个牛市多延缓一年,下跌的概率就增加一点。美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见顶是2000年,房价2006年开跌,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2010年见顶(33%),房价下跌的时间恐怕也不会滞后太久吧? 孙建波:下滑拐点到来,买房需谨慎 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整体要看清三个因素。第一,货币因素,即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中国国内物价通胀预期,在没有别的资产可以保值的情况下,唯有抢房子。第二,社会在分层,城市也在分层,好城市、好区域的房价上涨得更快。第三,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建筑业处于下滑的拐点上,建筑量会下滑50%以上,所以未来三年我不建议大家抢房子,因为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都是可控的,不会出现恶性情况,建筑业的崩盘却几乎是必然的。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我对经济是非常悲观的。如果说一定要买房子,必须考察城市规划和商业圈前景。中国社会开始分层,在一个危机到来之前疯狂买房子非明智之举,无论是好的区域还是不好区域,房价将来是一定会下跌的。不过,好的区域跌下去后在下一轮繁荣当中又涨得更高;坏的区域在今后的每一轮周期中逐渐被遗忘,商圈的价值在不断凝聚。 在疯狂当中,不管区域多好,都会面临下滑风险,根据2014和2015年的数据,中国建筑总量明显处于顶部拐点,未来5年,全社会建筑总量将会有50%以上的下滑,经济将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在下滑拐点到来时,买房还是要谨慎。 阎常铭:房地产大周期并未见顶 房地产真正的本质是货币现象,人口、年龄、结构、人均居住面积、房价收入比都不能决定大的周期。美日等国的走势都表明货币、资金才是真正决定地产长短周期的决定性因素。 房地产基本面走势基本由货币政策所主导,行政调控政策是不会主导的。行政调控政策更多是在短期形成对基本面的冲击,长期来看则与基本面主导的因素基本拟合,也就是说行政调控政策实际效果从中长期来看是比较小的。大周期没有见顶,小周期只要货币持续放水,房地产市场就必然持续上行,而且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必然表现更好。 货币宽松背景下, 2016年年初货币大幅度发放,必然有相当部分进入房市。从历史数据来看,金融属性较强的区域必然表现更为强劲。一线城市土地供给相对有限,基本面持续向上不能在量上有更多的体现,就必然体现在价格上。 至于美元加息周期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元加息周期确实会对一些国家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主要是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历史案例表明,对于资本账户相对封闭的国家,影响很小。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地区房价会跌,但是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因为这是两个不同资本账户下的资产,不存在价格联动的基础,地域上的连接是没有任何指向意义的。 郭磊:房地产是最大的供给侧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型来说,一个共识是明显的约束在供给端。但最大的供给端约束并非产能过剩,而是要素成本。要素成本上升速度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则增长红利会快速收敛,中国经济会逐渐面临不能承受之重。 有人可能把要素成本归罪于工资问题,但实际上,中国的工资收入增长只略高于GDP,且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刘易斯拐点的推动。远远高于GDP增速的,是土地价格和地价成本。 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在历次通缩周期中,地价和房价都未能有效调整,其中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刚刚开始的调整周期被地产刺激政策打断,于是房产似乎变成了一种带有"floor"的金融衍生品。这种经验对于居民资本配置来说,便形成了"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印象,居民对于房产的投资和投机习惯根深蒂固。于是,房产带有更多金融产品属性,其价格弹性变得比一般供需决定的产品会更高。地方政府基于土地出让金收益和财政考量,亦乐得见房价上涨。房价作为经济的上游成本被越推越高,逐渐成为经济之踵。 高房价不仅会封杀制造业空间,更可忧的是会阻碍转型和创新。除此之外,其所蕴含的金融风险亦不容小觑。此轮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之后,深圳、上海等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市盈率从70倍左右进一步推高至80-100倍。在政策推动去库存的背景下,杠杆率又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居民存在房价会继续上涨的普遍预期,除了按揭贷款之外,部分消费贷款、P2P产品甚至民间借贷都参与到购房融资环节,其中的金融风险在逐步加大。 房地产是最大的供给侧。只有把地产端的成本和投机预期降下来,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才会实质性降低;中国制造的成本端才能改善,未来才能实现没有资产价格压力、低泡沫化的增长;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才有生存土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