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大宋高僧传》,简称《宋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五代与宋间赞宁撰。成书于宋端拱元年(988年) 赞宁,俗姓高。生于后梁贞明五年(919年),卒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吴兴郡德清县(在今浙江德清)人。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出家,十五岁在天台山受具足戒。精通南山律,人称"律虎"。吴越王钱俶授以"明义宗文大师"之号,并任命为两浙僧统。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降宋,随钱俶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宗授紫衣,赐"通慧大师"之号。以后历任右街副僧录、史馆编修、右街僧录等职。一生撰有本书及其他佛教著作一百五十二卷,非佛教著作四十九卷。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敕命编撰本书,作者请命回到杭州,与弟子显忠、智伦等共事编撰,历时七年完成。宋至道二年(992年)又重新进行补充整理,完成本书的定本。 本书记述自南北朝至北宋初期六百六十三位佛教高僧的生平事迹。书中依道宣《续高僧传》的编排体例而将所记人物划为: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等十类,每类一篇。将六百六十三位高僧一一立传加以记述。传分二种,一为正传,二为附传。正传是为一个僧人单独设立的传记,附传是附属于被单独立传的人物传记之后的略传。全书列入正传者五百三十三人,列入附传者一百三十人。每一篇末尾有《论》一篇,是作者关于此类问题的说明。书中又在某些僧人传记之后新设《系》,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作的发挥说明。 本书第一至三卷为《译经篇》,记述四十四位佛经翻译家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三十二人,附见十二人。本篇所记义净是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也是西行求法的著名高僧;金刚智、不空、善无畏等是密宗的创建者和密教经典的主要传译人;其他如实叉难陀、菩提流志、怀迪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对中国佛教译经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篇篇末《论》中所记佛经翻译六例和译场经馆的设官分职,是关于译经方法和译经人员分工配置的重要资料。第四至七卷为《义解篇》,记述九十三位佛教义学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七十一人,附见二十二人。本篇所记窥基、普光、法宝圆测、靖迈、慧沼等都是唐代法相宗的著名人物,其中窥基对于阐发法相唯识学理论的贡献尤为突出;道世是唐代与道宣同时传授《四分律》的著名人物;元康是唐代研究三论之学的著名学僧、《肇论》的注疏者;元晓是新罗国著名僧人,有多种佛经注释;法藏、澄观、宗密等都是华严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一行是密宗重要人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智威、慧威、湛然等是唐代天台宗的重要人物;慧琳是《一切经音义》的作者,智昇是《开元释教录》的作者。书中对这些义学高僧的记述,反映了唐代佛教义学高度发达的盛况。第八至十三卷为《习禅篇》,记述唐代至宋初一百三十二位禅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一百零三人,附见二十九人。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突出地位,所记人物大多为禅宗重要人物,如弘忍是禅宗五祖,慧能是禅宗六祖、禅宗南宗的建立者,神秀、普寂、义福是禅宗北宗的主要代表,神会是南宗荷泽系的代表,玄觉是《永嘉证道歌》的作者,怀让是南宗南岳系的开创者,道一、怀海、普愿、从谂等是禅宗洪州派的主要人物,希迁、道悟等是禅宗青原系的重要人物,灵祐和慧寂是禅宗沩仰宗的代表,良价和本寂是禅宗曹洞宗的代表,文益是法眼宗的代表,义玄是禅宗临济宗的建立者。书中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记述,展示了禅宗的发展、分化和繁荣的轨迹。第十四至十六卷为《明律篇》,记述唐至五代六十八位佛教律学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五十八人,附见者十人。本篇所记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省躬是南山律宗的重要传人,怀素是东塔律宗的创始者,鉴真是东渡日本传播律宗的著名人物。书中对他们的记述展现了律宗的流派分野和发展状况。第十七卷为《护法篇》,记述唐至五代十九位为法御侮捍卫信仰的佛教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八人,附见一人。本篇所记药山惟俨是禅宗青原系著名禅师。第十八至二十二卷为《感通篇》,记述南北朝至宋初一百一十二位具有神奇能力或神异色彩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八十九人,附见二十三人。本篇所记寒山、拾得是天台宗中著名诗僧,慧安、智诜、无相、希运等是禅宗著名禅师,金地藏被中国佛教徒奉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契此被奉为弥勒化身,深受僧俗的喜爱。第二十三卷为《遗身篇》,记述唐至宋代二十四位为信仰献身或自苦自残的僧人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二十二人,附见二人。第二十四、二十五卷为《读诵篇》,记述隋至宋初五十位精勤课诵念读佛经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四十二人,附见八人。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卷为《兴福篇》,记述唐至宋初五十六位从事宗教福利事业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五十人,附见六人。第二十九、三十卷为《杂科篇》,记述南北朝至宋初五十七位有某种特长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四十五人,附见十二人。本书卷首有《进高僧传表》一篇、《序》一篇,卷末有《后序》一篇。 本书是一部传记体佛教史书,采取僧传形式记述自南北朝至宋初的佛教历史。书中内容涉及此一时期佛教的重要人物、宗派分野、历史事件、思想学说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况;作者深谙掌故,编写讲求史法,取材广泛,搜罗广博,记述清楚简炼;加之本书系奉皇帝敕命而作,实际是一部官方修订的佛教史书,因此本书对当时佛教历史的记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书中也有一些缺陷,如对有的人物归类不妥、对有的史实记述不确、对有的重要人物未作记述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 本书自宋代开始入藏,以后收入元、明、清历代藏经。近代以来有扬州刻经处和金陵刻经处刊本。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依据《碛砂藏》所收宋代刻本出版经过标点和校勘的单行本,颇为便利读者。本书又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