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行书临古四屏
⇨⇦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
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他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钱泳亦将他与刘墉、梁同书作比,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此论虽取贬义,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还是比较精当的。这种"秋娘博粉"般的格调,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从传世真迹来分析,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
款识:
1. 有命观德,某何德之可观?然天山未定,羽檄交驰,桑蓬之旧,所以命我辈者,果何事?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愿学焉。.临庐柳南书,梦楼王文治。 印文:文治私印(白文)、文章太守(朱文)、柿叶山房(朱文)
2.所谕家徒四壁,应举蹉跎。贫者,士之常安,可以人力较耶。知寸心不与,万物俱尽,则在此不在彼矣。千万开拓,胸次衡门之下,古人不远。 临黄庭坚书,王文治。 印文:文治私印(白文)、文章太守(朱文)、柿叶山房(朱文)
3. 翰翔,当世之戆夫也。欲低首媚世,性有不能;欲昂首归庐,职有不可。予夺之权,惟台下操之。幸为取裁,使翰翔得所适也。 临张翰翔书,王文治。 印文:文治私印(白文)、文章太守(朱文)、柿叶山房(朱文)
4. 君岂少一第哉?南山有豹,濡雾七日而后,下者将以泽毛衣;而成文采耳,君更勉力。芸牕行将,蔚然豹变,而文明天下矣,幸毋抑郁。临程涓书,王文治。 印文:文治私印(白文)、文章太守(朱文)、柿叶山房(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