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人家,一点就通,你呢?教了好几遍也不会。" "最后一道大题你就别琢磨了,那都是人家尖子生才做得出来的。" 梁若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类似负面的、打压的话,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甚至还有父母的。梁若现在已经读高三了,明年就高考了,她很想去某地的名牌大学,可当下的成绩还差得很远。起初她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搏一搏的,但无奈身边的人都有些瞧不起她,觉得她办不行。久而久之,她也不再对那所大学抱有憧憬,学习也失去了动力,觉得只要保持现在的分数,未来随便考个大学就好了,考不上自己就去工作。 说话要有"度",别轻易贴标签 前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做《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角哪吒是魔丸转世,出生时就显得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村民们都把他当成妖怪,每天都有人冲着他喊"妖怪,走开!",时不时的也会拿东西砸他。 但哪吒真的是妖怪吗?真的会作妖吗? 并不是,他的心地还是善良的,也没想过伤害别人,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这么对他。时间久了,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是无恶不作的妖怪了,便想真的当一回妖怪给他们看看! 我们对他人的评价、攻击往往会成为一个个标签,贴在他们身上。听得多了,也就成了一种心理暗示。 作家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说话是一门艺术,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学会怎么说合适的话,小的时候我们会听到人家说,童言无忌。因为我们年纪小,还不懂事。等到你长大了,你再去说一些和孩子一样的话,就会被人家说"情商低"、"幼稚" 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应该学习的话术之道,应该是少说伤人的、打压的话。 孩子会成为你口中的样子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越是指责孩子,给他们贴负面标签,他们就会越来越靠近那样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减少负面的指责,多一些鼓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更好、更有用的人,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标签效应",我们可以给他们贴上一些正面的标签,例如:积极、阳光、活泼等。 女游泳冠军傅园慧的家庭教育就利用了这一点,她的父亲常说三句话:"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这些话成为了傅园慧的精神力量,在她失意失败时,也会用这几句话来鼓励自己。如今我们也看到,她的确蛮成功的,而且也很积极乐观。 要不要标签你说了算! 作家李尚龙说:"人最可怕的不是给自己贴标签,而是贴了标签就把自己牢牢控制在标签中 家长或许会给孩子贴上不同的标签,但要不要这些标签应该让孩子自己说了算的!我希望各位父母也能把这句话告诉他们。 小时候我们会从别人的评价里认识自己,但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应该要学会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肯定自己,所以我在教育大宝的时候,也会说:"别人怎么说你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你自己,即便是像妈妈跟你这么亲近的人,也不可能完全读懂你。" 标签有好处亦有坏处,当我们在自我介绍时,就可以善用一些标签让人家记住我们,网络上很多网红都利用了标签和人设,美食博主会说,我是能够一顿吃5斤的吃货,美妆博主会说,我拥有100支口红。 这些都是提升他们辨识度的标签。 而标签的坏处则是容易限制自己,或是人家产生了固有的印象。演艺圈中就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困扰,一提《武林外传》的吕秀才,大家都认识,一说喻恩泰,大家就不一定认识了。当他出演另一部电视剧时,弹幕里都在叫他"吕秀才",这就是标签的影响。 总而言之,人人都能给你贴标签,而能撕掉你身上标签的,只有你自己。 枕边育儿寄语: 标签带来的心理暗示威力不容小觑,有时候父母的做法也挺矛盾的,既想自己的孩子变好,又对他们进行各种打压。在这一种教育方式下,再有潜力的小朋友也都会被埋没。你们是否也曾给孩子贴过标签?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