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无题


  〈无题〉
  本来是准备昨天晚上写的,但是昨天干别的事情去了,本来还在脑海中的残念一下子就没了。
  01格外的累,已经有两天没有睡好了。晚上因为蚊子一直轰轰隆隆地在耳边响个不停,而且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身体各处留下咬痕,所以,一整个晚上,我的神经都是紧绷的。辗转反侧,在心里默念着,降温啊降温啊,将这些可恶的蚊子全部都冻死!仿佛这样就解气了不少。
  我在心里一直以为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上帝的,第二天,果真就下起了雨,空气的温度湿湿的,蚊子倒是没有,但是反而中午觉睡不好了(不要怪我睡觉多,谁叫我是睡货呢),脑海中的神经一直都是清醒的,眼睛虽然闭着,可是格外敏感,对周围的一切都知晓得十分清楚。
  也有可能中午有另外一个人在寝室,我就睡不着了。也有可能我在外界比较吵闹的时候睡觉,动静太大,失眠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能够睡得好,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然比不上别人的日理万机,可是也要保重身体。
  睡眠啊,回来吧。
  02昨天下午熬了整整两个小时多一些分钟看完了《孔雀》,是一步文艺片。平时我很少看电影,主要原因是我觉得电影的节奏太快,往往都不知道主人公怎么结合了,而后又猛地一下子分开了,有些看不懂,而且这么多年来,我都是看电视剧过来动物,自然喜欢那种讲得很清楚的庞大阵容。
  可能养伤的时间太过于冗长,最近又没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所以就翻了翻电影,在土豆里看到了《孔雀》,点开看了前五分钟,大概是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从前看七堇年,笛安,刘震云,莫言的小说时,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所以觉得应该还可以,于是就下了超清版本的。
  影片以小儿子的口吻讲述他们一家三口兄弟姐妹的故事。大儿子有些痴呆,身形肥胖;二姐好胜心强,梦想着更高远的天空,可是却缕缕受挫;而小儿子是一个沉默的人,有些虚荣,最终异走他乡。
  在上个世纪贫穷的年代,一家五口挤在狭小的走廊门口吃着饭的情景一直反复出现,那是童年记忆中唯一还值得怀念的事。
  影片的风格非常现实,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冷漠,计较,势利。剧中人物悲惨的命运让整部影片增添了一层黑色的绝望,根本不给人任何的希望,让人的胸腔里肿胀着无比的愤怒和苦痛。
  为什么要叫做孔雀?我看见评论里有人不解。在影片最后,他们三个人已经各自成家,有着自己的归宿。那时正值冬天,公园里有少许积雪,他们一一经过正在啄食的孔雀,想尽办法让它开屏,可是最终失望地走开了。
  可能是导演觉得应该在最后点睛,过了几分钟之后,孔雀慢慢地开屏了,美丽的,阔大的,在雪花飘飘的冬天张开了它的屏风。
  这就是《孔雀》想要传达的——在万般无奈绝望之中,我们还是有一份希望的,正如孔雀能够在冬天开出美丽耀眼的屏一样,我们能够忍耐并且守候,生活并非完全一片死灰。
  其中,影片之中还有许多我比较记忆深刻的。比如,在天台上,心怀梦想的二姐眼睛痴痴地望着翱翔在天空之上的跳伞兵,然后不顾一切地奔向宽阔无垠的练习场地。其实,自始至终,她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尽管她已身为人母。要不然,在离婚之后,她重逢了当初她寄予了无限希望的军官他她哭得歇斯底里,绝望地如同万丈深渊,因为他身上流失了她最美好的青春。
  青春。一纵即逝。
  还有令我比较心酸的一个情节,就是二姐和三弟准备夜里害死痴呆大哥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老鼠药下进去了他喝水的杯子,月黑风高,可是就在他们一回头的时候,父亲却在门窗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叹息着走了。
  那一刹那,我相信,父亲是寒心的,如同万剑穿心。
  ……还有很多现实却也凸显真实的情节,值得回味。
  悲叹。唏嘘。希望。
  本来今天早上还想好好地百度一下《孔雀》的影片和一些相关的材料的,一拿起手机又忘了。没办法,谁叫灿烈的综艺节目太过于吸引我,我竟然一下子就忘了。
  03写作啊写作啊,就是要把自己作死。没钱又慢,在浮躁的社会里耐得住寂寞又困难,况且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出得了头,总而言之,脑袋想空了也不一定有所收获,但是还是得想,得思考,得去构思。
  作死的节奏。
  很多的时候,我简直难受得要死,感觉没希望了,放弃了吧,心灰意冷。可是在看了自己写的文字的时候又觉得"唉,真好,还能够写得出来。"那时候心里感动得暖暖的,就算没有钱,没有名也无所谓。
  我,为什么要进行所谓的写作?我有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作家,作者,真的只是一字之差,关键就在于这一个字。一个是盛誉,一个是无名小卒。一个身披巨大的光环,一个艰难度日。
  而,我正在处于后面的一种情况下苦苦挣扎。
  我有时会这样安慰自己:总是有人去写作的,你只有这点本领,所以还是好好写作吧。
  于是我继续的作着自己,在这条不归路上愈走愈远。
网站目录投稿: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