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双轨双导 高职院校 学生关键能力 课 题:本文系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证融通、双轨双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G/15/W084,主持人:刘根),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经贸类人才培养为例(批准号:C-B/2011/02/05,主持人:殷燕),五年制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批准号:G/16/P/169,主持人:吉丹俊)研究成果。 一、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体系构建 (一)概念界定 双轨双导理念即双轨并行和双导并重,双轨并行是指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是培养学生的两条平行轨道,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等。 双导并重是指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两类重要导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成长,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建立校内专业理论导师制和校外专业技能学徒制。 (二)关键能力层级体系 双轨双导理念把培养实用技能型毕业生作为重要目标。 高職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的两大核心点,一个是专业能力,另一个是关键能力。前者是指具备做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后者则可以概括为本专业能力以外的若干能力。 基于德尔菲法对能力要素的分类,笔者针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和研究,最终确定了四个一级指标,即职业、创新、认知和合作能力,其中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两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包含个性化培养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两个二级指标;认知能力包含知识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合作能力包含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两个二级指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建立科学健全的保障制度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双轨并行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权利和义务以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下来,将目前松散的校企合作形式制度化,确立各自的地位及其担负的责任,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双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担当起监督和协调的重任,支持、鼓励和引导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该从维护法律权威的角度出发,保证政策和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执行过程中应具备的刚性。 最后,政府部门还应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对那些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单位进行奖励。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与差。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和企业双轨并行,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不仅包括学校的专任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也包括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师傅,双方定期开展研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教师和师傅的视野不断拓宽。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由于关键能力大都隐藏于多种外部形态之下,无法进行严格的量化指标分析,而只能采用总结、展示、分享、汇报等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观察、测试等途径分别对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辅以结果性考核,才能客观公正、连续系统地评价毕业生的关键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统一、系统科学的学生关键能力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吸纳行业和企业大师,让行业专家、校内导师、学生个体等多方面主体参与评价,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学生关键能力评价标准,明确界定哪些是关键能力、如何进行培养、应具备哪些标准、由谁实施评价等具体内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让评价有章可循,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三、小结 基于双轨双导理念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就是要发挥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双方合力的作用,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基于双轨双导理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一方面可以大大改变职业院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拓展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内容,有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职业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最终将全社会各类企业对技能操作人才的需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大国工匠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永高,赵鑫,陈宁.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陈园.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8). [3]万伟平.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