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意识是帮助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初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里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规律。本文对问题意识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并针对分析了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历史素养;有效提升 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鞭策我们不断反思,积极应对,致力于观念和教法的创新,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让问题意识走进学校、走到课堂之上,已经被提上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日程。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现状与原因 近几年来,很多初中生的课堂表现如下:并不关注教师所问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历史教师都是针对课本内容中的问题提问,以此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但大多数初中生对教师所提问题漠不关心,经常会答非所问。从过去的调查中可知,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基本不会在历史课上提问,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不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甚至于部分学生对历史抱有厌恶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传统教学的评价影响深远。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考试成绩。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往往为了保证升学率,会选择放弃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只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等问题;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教师只希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2、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历史教师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之很多教师不关注教学进程的训练与探索,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总是将课堂时间用来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久而久之渐渐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也会越来越不愿意主动思考,致使历史课堂教学死板、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设计历史情境的能力比较。初中历史内容比较丰富,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1、善于应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能力与意识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学生难以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常教师可以应用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教学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提问式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打破思维局限性,从而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在《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这一课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发生背景与原因,同时向学生讲解革命造成的影响,在教材指导下,拓宽学生认知,只是这种认知方式有一定的固定性,经常局限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中与教材中。因此,教师须要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需要巨大的经济与资源作为支撑,而英国是从何处获得经济与资源的?通过教师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换一种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时间,研究英国政府在当时提出了什么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来搜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求知欲。事实上,问题意识也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学生对初中历史具有足够兴趣,才可能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疑问,这就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尤其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借助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概念转变成具体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如:在"卢沟桥事变"与"七七事变"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作战过程,而且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将死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变得灵活、有趣。而且多媒体视频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有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这段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原因,同时分析该事件在当时产生的一些影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想学生真正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自由灵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天性得到解放,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质疑,并积极地进行思考。在传统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要求比较苛刻,导致学生不敢提出疑问,只能被动地学习;即便部分学生提出了质疑,教师也会严厉地责问与批评,致使学生积极性受到伤害,历史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一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予以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习为主、灌输知识为辅,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学习,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洁宇.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3(11). [2] 陈静.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