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围绕观众来走的戏剧艺术是失败的。 上个月,不少人的朋友圈被首都剧场的排队盛况刷屏了。为能买到一张话剧《茶馆》的门票,有观众凌晨3点多就赶到人艺票务中心门口排起了队。有人冲的是《茶馆》这部戏本身的金字招牌,有人冲的是"達康书记"吴刚、濮存昕、杨立新等实力派主演。不管怎样,看戏一票难求的情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由于国内电影市场起步较早,现在已进入成熟期,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而国内戏剧市场起步晚,正处于培养期,市场上在成熟期的戏剧制作公司、戏剧领域互联网产品不多,尚处于蓝海阶段。 戏剧行业的垂直化社区 近年来,中国商业演出市场呈迅速增长态势。2016年全国演出票房约130亿元,演出场次达到了20多万场,比2015年增长了四分之一,戏剧消费观众也达到了10亿人次。实际上,戏剧市场每年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新的剧场、演出票房、演出剧目都在递增。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互联网体系当中,大众观念还是普遍把戏剧与票务画上约等号,大麦和永乐也都更偏向票务方向的运营,在内容方面还没有出现深耕于戏剧内容领域的平台。而早在三年前,玩主戏剧的联合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李钢就发现了这一点。 李钢认为,受众人群已经从观看型用户转为参与型用户,他们不甘于只是观看一场演出,而是迫切地希望能了解人物、演员、戏剧评论、戏剧演出资讯甚至是戏剧的演员市场情况等各方面内容。 玩主戏剧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来培养观众,致力于打造国内戏剧行业首款垂直的戏剧爱好者社区和自媒体平台App。玩主戏剧App在去年十一测试后,于今年元旦正式上线。为了同时体现技术感和艺术感,设计团队花费近两个月做了五六版设计稿,在多次讨论和修改之后最终推出了现在的版本。App虽然也承担票务功能,但更多的是戏剧信息、剧评分享和戏迷社交。不到半年时间,App下载量达到了几万次,每个月在平台上的订单量有几千单,近两个月的用户增长更达之前的5倍。 既然要突出社区和戏剧社交,那么让平台与用户融合便是玩主戏剧最看重的事。李钢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选择载体的时候,我们没有单单选择更容易操作的微信公众号,而是花大气力做了一款App,是因为公众号只是做传播,而App是要做深度。最重要的是,戏剧的表演形式不同于电视、电影。舞台艺术最讲融合,只有融合和互动才能达到做戏的效果,才能达到黏性的最大化。" 为此,除了在线上横向与用户进行互动之外,玩主戏剧也在线下尝试性地做了一些活动,主办了"念念有辞"朗诵比赛、戏剧剧组探班采访、玩主戏剧节、粉丝见面会。这些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其最近制作的话剧《严肃的锤子》,更是颠覆了传统售票概念"先看戏后打赏"的形式,在戏剧圈获得了良好口碑。 线上线下一体式戏剧生态系统 戏剧市场还有一大痛点,那就是观众。创作的参差不齐导致刚刚培育起来的观众市场产生波动,而不围绕观众来走的戏剧艺术,一定程度上来讲,都是失败的。玩主戏剧在线上引入和创造话题来培育戏迷讨论,利用社区来收集用户所反馈的数据和信息,既是为了在上游打造戏剧界的"大众点评",也是为了能让线上为线下服务,沉下来打造戏剧,如果自己制作的戏剧品质优良,就能形成口碑效应反哺于自己的内容领域。玩主戏剧在北京合作的剧场数量达到了20多家,占北京活跃剧场总数的80%。李钢介绍,玩主戏剧预计在今年出品自己的话剧,形成自己独立的IP。 作为多年的娱乐媒体人和制作人,李钢做过电影也做过电视剧,但他觉得还是做戏剧更有趣,因为这个行业有无可替代的满足感。他对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说,人这一辈子有职业和事业,职业是有终止的,而事业是打骨子里热爱的,通过戏剧让全民素质提高,是他的一点理想。 关于接下来的发展,李钢表示玩主戏剧将以一线城市为主,逐步推进到上海、广州、深圳,同时在有巨大市场存量的二、三线城市慢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