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想用"坏人"来博取大家的眼球,而是对职场中做个坏人有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国有的企业(包括政府部门),滋生了太多平庸而自我感觉良好的领导,他们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专业人士——如何让企业赚到更多的钱;而不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官,弄得企业像是一个官场,相互买好,明哲保身。 当然,也有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只是太少了。大家都在做好人,做好人的结果是允许低效率的存在——看见错误的行为,不是大声地说出来,甚至是严厉的处罚,而是扭头走开,不想让自己扯上麻烦。 我们的企业缺少"官"吗?不!我们缺少会骂人的职场坏人。不想骂人也不想被人骂,是大家都想要的,但却不一定是大家需要的。"骂人"可能会伤害到某些人,但却能避免他人误入歧途。这正是"骂人"的价值所在。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做旅长的时候,军队里饮酒驾车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至于鲍威尔"对酒后驾车事故都快没辙了"。 有一次,一个军士长酒后驾车犯在了他手里,鲍威尔大发雷霆,破口大骂,挥舞着拳头把桌上的玻璃板都拍碎了。鲍威尔发火的事立时就传遍了军营,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惹鲍威尔生气了。事后,鲍威尔对他人说:"说实话,那感觉好极了,我不怕让他们知道,碰上这种情况我还可能大动肝火。" 有哪位领导骂了人还会说"感觉好极了"。没有!但我现在开始明白鲍威尔为什么这样说了——还有什么比负能量得到压 制更令人惬意的吗?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高效运转,一定是因为这个企业有人愿意出来做坏人。他们不留情面地做出苛刻的评价、批评,包括严厉的处罚,在有些人眼中,他们就是"魔鬼",但他们却维护了企业的效率和尊严。 我发现那些拯救企业或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温柔型"的。卡洛斯·戈恩将日产汽车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成为全球获利最高的汽车公司。 其实,他就说了两句话,当有人不想按他的想法做的时候,戈恩就说:"你不愿意这么做就离职!"当某项改革方案遭到反对时,戈恩就说上句法语"Je ne sais pas"(不知道你说啥),一切就OK了。 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在谈到戈恩的成功时说到,戈恩在日产人的眼里就是一个恶魔,但在不容分说的铁腕下,他变成了英雄,变成了"经营之神"。 如果一个企业问题不断,效率低下,一定是管理层想做好人的太多了。就像一个大楼的玻璃窗,今天破,明天补,不断补,不断破。不在打破玻璃的那些人,而在管理大楼的那些人。 有一个企业有问题不是"照章办事",而是开会、喊话。领导们个个说的是"义正词严",似乎"暴风雨"就要来了,但往往是"一阵风"而已。有一次,这个企业的老总对时常重复发生的"低老坏"问题感到难以容忍,就在会上厉声喊道:"若再发生重复性问题,就追究车间主任的责任。" 但是,没有人把他的喊话当回事。因为我了解的情况是,这个企业关于"重复问题"对车间主任有专门的处罚规定。可是规定制定了三年,重复问题不断发生,一个车间主任也没有受过处罚。 当一个企业的管理层都在做好人的时候,是十分可怕的,不说不为,企业也就不会有什么秩序和效率可言了。 如果领导与管理有区别的话,那么领导需要做好人,管理需要做坏人。领导产生激励,管理施加压力,甚至是压 制、威胁。教育永远不是万能的,要管理就要得罪人,你不"管"他就不"理"。 《执行》作者拉里·博西迪在管理一家职能型结构的大公司时,管生产的头儿和管营销的头儿冲突不断,库存总是无法实现平衡。博西迪专门找他们一起坐下来开会,和他们谈改善共事方式的重要性,但三个月之后,一切照旧。博西迪就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一句话没有说,当场把遣散费发给他们,收回他们佩带的胸卡。随后让一个高大的警卫把他们"护送"出工厂。 当天下午,他们俩个再次来到博西迪的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明白了"。他们重新回来后,学会了密切合作,企业的整体业绩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为那些敢做职场坏人的领导加油吧!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人。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有些偏激,那么就请静下心来看看周围的人,看看我们自己吧。 有一天,有位朋友到一个重要部门任职,我去祝贺:"这个位置很重要啊!"他对我说"难做啊!要做出业绩来,就要得罪人,不想得罪人,就要牺牲业绩。" 不想得罪人,就要容忍平庸,牺牲业绩,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那些踌躇满志的老板们、那些想成为企业精英的人必须要接受的现实。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