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苦难教育并非让学生吃苦那么简单


  寒风中徒步七小时,仓库里打地铺睡四晚,洗澡只能用冷水……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1200多名学生,要体验5天这样的艰苦生活。据了解,该校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坚持了28年。每年的体验内容略有不同,但被老师和学生们称为"上一堂吃苦课"。该校负责人称,吃苦课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10月16日楚天都市报)
  该校的苦难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不常见。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很有市场。如"吃苦夏令营"就很受追捧,"80后"爸爸张伟带孩子徒步进藏,乐嘉带着4岁女儿在沙漠里徒步70公里等。
  尽管张伟、乐嘉等的家庭苦难教育是他们的"家事",但还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其意见分成了两大阵营:有的认为"被大人说成是磨砺,其实对孩子而言是折磨";有的则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有点苦,但是可以让孩子知道并且很好地认识生活,是不错的一段经历。
  不过,在张伟带孩子徒步进藏的微博下,有一条被点赞1000多次的评论值得关注和深思。"苦难本身没有价值,只是特定时代的文化环境和生存环境,赋予了苦难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吃苦,至少被吃苦未必是福,也就是说,能吃苦中苦,未必能做人上人。
  纵观该校坚持了28年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遭受的苦难是一定的,比如晚上被冻醒、脚上磨出了血泡等,但学生能否从中获得教育却是未知的。即便有一定的效果,难道就一定要用学生的身心遭受苦难的代价去获得?更为关键的是,教育是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苦难教育则是人为地使学生的身心遭受苦难。很显然,苦难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在苦难教育的过程中,亮点看似很多,但结果却有待商榷。要知道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都需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个性发展。
  需要学生付出身心遭受苦难代价的吃苦教育,与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睡眠换取所谓的分数有何异?在苦难教育中,虽然学生遭受的苦难只是短暂的,但或许对学生身心的伤害是长久的。每当学生回忆那段"苦难"时,可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吃苦的品质不可丢。但是,培养学生吃苦的品质,不应以学生的身心遭受苦难为代价,更不应人为地制造苦难环境,使学生的身心遭受苦难。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要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摒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育思维。
网站目录投稿: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