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苏格拉底式对话


  理论篇——Psy525.cn
  苏格拉底式对话(SocratesDialogue)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
  在心理谘商理论中,美国认知治疗学派大师A.T.Beck发展出一个治疗技术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SocratesDialogue),他引用苏格拉底这种非教导的论证式对谈,来形容认知治疗师用提问的方式,协助个案修正或改变错误认知。治疗师不和个案争论他们主观的知觉和诠释,只是用一系列的问题先了解个案的观点,并让个案评估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发出不同的结论,促使个案得到自己的解答(Marjorie,2002)。推动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力量是「好奇心」,也因此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了解但不评判』的对话。
  苏格拉底是在古希腊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他认为智慧来自人类内心的「理性」,而非依靠外界他人的给予。依循着此「人的理性」,个体才能获得正确的「智能」、「知识」或「见解」,而有正确的想法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动。相反的,如果个体与自己内在的理性背道而驰,就会得到错误的想法,因而产生出错误的行动,进而导致负向情绪。基于上述,苏格拉底启发他人的方式,并不使用教本,乃是透过扮演一个「一无所知的人」,来协助个体「生出」正确的想法。换句话说,苏格拉底藉由与他人的对谈,促使个体运用自身的「理性」来得到「智慧」。在这样相互对话论证的过程中,可以协助个体澄清概念、获得「正确」见解,进而建立一个更有效能的个人思考模式系统。
  由上可知,苏格拉底式对话关注的是『思考历程』本身。
  而苏格拉底式对话要如何操作呢?苏格拉底式对话是让案主透过治疗师的提问,达成合乎逻辑的结论,也就是修正个案太绝对化、非现实化、使用不当或过度的『不良心理规则』(廖凤池,1990)。治疗师提出问题藉以达到下列目的(贝克和杨,1995;引自Marjorie,2002):
  1.厘清或界定问题;
  2.协助辨识思想、影像或假设;
  3.为案主检视事件的意义;
  4.评估特定思想和行为产生的结果。
  苏格拉底式对话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定义与澄清语意(definingyourterms);
  2.找出思考规则(decidingyourrules);
  3.找出证据(findingyourevidence)。
  接下来的文章,将依这三个步骤介绍,同时举例说明。
  为了说明『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操作三步骤,以下就以一个经过个案同意后撷取的谘商片段来举例:
  一、定义与澄清语意(definingyourterms):
  协助个案厘清他所使用的语意,是苏格拉底式对话与个案工作的第一步。人们常用一个「模糊」、「笼统」或「抽象」的语词来表达某个概念或感觉,这会造成核心问题变得隐晦、扭曲,或概念被过度概化推论。如果个案不能觉察自己的核心问题,则会得到无效的解决方法。如果治疗师无法澄清个案的核心问题,则会找不到工作焦点,最后跟着个案团团转。因此,「定义与澄清语意」可以协助个案清楚、明确与具体地定义或澄清自己的想法或概念,达到觉察核心问题与避免过度概化的想法,最终使得真正问题所在突显出来。而要定义与澄清的语意是哪些呢?就是语意中模糊、笼统、抽象的部份,特别是对个案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词语。
  (以下案例中,个案简称Cl;谘商心理师简称Cr)
  【Cl为男性,目前正在戒烟,但因为心情不好而烟量增加,Cl心情不好起因于和女友的关系渐趋恶化,两人已经一段时间没有互动。】
  Cr:所你觉得引起自己这阵子心情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她最近怪怪的?
  Cl:嗯。
  Cr:你说她怪怪的,可以说说是指什么意思吗?
  Cl:就是她对待我的态度。
  Cr:对待你的态度。你说的态度是指她对待你的行动?还是她的情绪、表情、
  眼神之类的?
  Cl:嗯……是行动。
  Cr:她做了什么行动让你心情不好?
  Cl:我们最近都没有联络,连讲电话也没有。
  Cr:嗯哼,还有其它的吗?
  Cl:就是讲电话,以前她都大约两天…就打电话给我。
  上例中,个案说「怪怪的」就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语意,乍听之下好像我们都可以轻易地了解什么叫做「怪怪的」。但实际上,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怪怪的」有不同的定义,且只从「她最近怪怪的」我们也不了解个案为何会心情不好。所以透过定义或澄清语意的步骤,我们才了解「她最近怪怪的」其实是意指「她最近没有打电话给我」。后面的语意比前面的语意具体清楚多了,后面的语意也比前面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引伸出解决方法。
  二、找出思考规则(decidingyourrules):
  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很多内隐的思考规则,当个体面临某个刺激情境时,这些思考规则就会引导个体如何了解、诠释和预测这个刺激情境,当然也决定了个体如何想法、行动与感受。
  举例来说,甲、乙两人走在路上,丙迎面而来且瞪了两人一眼。甲看到丙瞪自己,心中的思考规则是:「瞪我=挑衅我、瞧不起我」,因为甲将丙的瞪眼解读为瞧不起自己与挑衅自己,于是认为自己的自尊被污辱了,结果产生愤怒的感受,同时决定了行动-回瞪对方,同时生气地跟对方说「看什么看!」。至于乙看到丙瞪自己,心中的思考规则是:「瞪我=坏人、我可能会被伤害」,因为乙将丙的瞪眼解读为有坏人可能会伤害我,于是认为自己可能有危险,结果产生害怕的感受,同时决定了行动-移开视线、装没看到、脚步加快离开。
  所以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内在确实存在着很多的思考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我们的想法、行动与感受。因此,如果这些规则是错误的、僵化的或过于窄化极端的,当然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反应;而如果个体过度地或错误地将相同规则推论到不同情境,也会做出不适当的反应。我们在使用这些思考规则时,通常是一个自动化的历程,意即我们并不会察觉我们正在使用这些规则,但是却对最后的结论毫无怀疑地全盘接受。
  苏格拉底式对话,其第二步骤就是「找出思考规则」,在定义与澄清个案的语意后(女友最近怪怪的是指~她最近不像以前,约两天左右就来电一次),我们接着就要探索在「个案心情不好」与「女友不像以前那样两天打一次电话」两者之间,其关系为何?换句话说,我们要了解个案对于「女友不像以前那样两天打一次电话」这个事件,他是用什么思考规则在解读、与决定行动和感受。
  Cr: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她没有像过去那样打电话给你这件事,让你心情不好。
  Cl:是。
  Cr:什么原因让你因为她没打电话而心情不好?
  Cl:嗯......,很难说耶。
  Cr:她大概都什么时候打给你?
  Cl:晚上十点左右。
  Cr:嗯哼,昨天晚上十点左右你心中的感受是什么?
  Cl:……,一直在想她今天会不会打电话给我,越想心情就越不好,于是就开始抽烟,呵呵。
  Cr:如果昨晚她有打电话来,你会有什么想法?
  Cl:她可能还是爱我的、关心我的吧。
  Cr:嗯哼,过去当她打电话来的时候,你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Cl:嗯,应该是的。
  Cr:所以你认为她如果有打电话给你,是表示她爱你、关心你。
  Cl:嗯嗯。
  Cr:如果她没有打来,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Cl:……不知道,或许会觉得…她已经不太爱我了,怎么说呢…可能不想继续之间的关系了。
  Cr:你的意思是说,如果她没有像过去那样打电话来,你猜她可能想结束这段关系?
  Cl:我不知道,我觉得啦。
  藉由这个对话,我们知道个案心中有个思考规则:『女友打电话来=爱我+关心我』;或是『女友没有像过去那样打电话来=不爱我+想结束关系』。
  也因此我们可以将整个数据串起来,即是:『女友没有像过去那样打电话来』→『思考规则:不爱我、想结束关系』→形成『心情不好』的情绪、引发过去『抽烟抒解情绪』的习惯。
  三、找出证据(findingyourevidence):
  如同第二步「找到思考规则」中提到的,思考规则如果是夸大的、僵化的或过于窄化、极端的情况,又或者个体过度概化或武断地将规则推论到某种情境,都会使我们做出不是当的反应,最终造成我们自己的困扰。因此,在了解个案的思考规则后,接下来就是与个案一起检验他使用的规则是否合理可靠。要如何检验呢?就是邀请个案提出证据。如果个案无法提出具体明确的有力证据,则个案的「人的理性」就会开始修正「不良的思考规则」,使其更合乎逻辑或现实。修正后的思考规则就会引导个案出现新的行动或情绪。
  Cr:你说她不像过去那样打电话给你,可能表示她想结束这个关系,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Cl:嗯…(眼睛看下方、思考、沉默)…不知道,是经验吧。
  Cr:嗯哼,什么样的经验?
  Cl:我前面交往过的两个女生,我们分手前,她们也是变得这样怪怪的。
  Cr:怪怪的也是指打电话的频率改变了吗?
  Cl:嗯,大家变得比较少联络,气氛变得怪怪的。
  Cr:除了过去的经验,还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你女朋友想要分手?
  Cl:嗯…(眼睛看下方、思考、沉默)…好像没有了(缓缓摇头)。
  Cr:你的意思是说,你女朋友也没有说过、或透露过要分手的讯息。
  Cl:哈哈,好像没有。
  Cr:你笑了一下,是想到什么吗?
  Cl:没有啦,我觉得好像是我自己想太多,钻牛角尖,哈哈。
  Cr:哈哈,那你自己觉得你刚刚为什么会那样想呢?
  Cl:嗯,就是过去的经验啊,好像是人家说的一朝被蛇咬,咬怕了,呵呵。
  Cr:嗯哼,所以你现在还会认为你女朋友不像以前那样打电话给你,是她想要跟你分手吗?
  Cl:嗯…啧…是比较不会了啦…(犹豫)
  Cr:听起来你现在比较不像刚刚那样认为她想分手,可是还有一些不太肯定。
  Cl:呵呵,毕竟过去都是这样啊,虽然她没有说,我还是不太知道到底怎么样。
  Cr:你虽然没有听到她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你因为过去的经验,所以还是有些担心是吗?
  Cl:对对对,我就是很想知道到底是怎样。
  Cr: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你通常怎么得到答案?
  Cl:就问啊,哦…你的意思是要我问她吗?
  Cr:你有这样想过吗?
  Cl:有是有啦,可是要怎么问呢?总不能直接问她「你想分手吗」,这样不是很怪吗?
  ---------------------节---录---到---此----------------------------
  上面的例子就是协助个案找出证据来验证自己的思考规则,当个案觉察支持自己思考规则的证据是薄弱的时候,他就较容易修正自己的思考规则,进而产生新的行动和情绪。
  此例中,个案觉察自己认为女友要分手的想法是缺乏证据的(只由自己过去的经验而来),而新证据是女友好像没有透露过要分手的讯息,进而使思考规则获得修正,最后导致情绪获得改善,也产生了新的行动计划(问女友)。
  虽然个案对于这个修正后的思考规则还有些担心,且对于新的行动计划感到疑惑。但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修正后的思考规则,还需要行动后的「新证据」来支持与肯定。因此,接下来我们就要与个案讨论行动计划,以及从新行动当中找到支持新规则的证据。
  总之,人的理性会随着「新证据」来修改自己的思考规则。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愿意不断接纳新的讯息来修正心里的规则,则我们就是一个更有弹性的人。如此,我们的思考规则也会更有效率、更能靠近现实,我们的思考、行动和情绪也会更健康。
  作者简介:
  卢会醒
  已帮助过
  2人
  入驻年限
  8.8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