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映在教育领域,体现之一就是结构固化问题,解决教育痼疾,必须从教育的主要矛盾入手。 我国教育结构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我们目前和今后面临的改革难题正是这些结构性矛盾,而调整结构是教育改革的"硬骨头"。 一是教师结构需要调整。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从大学到幼儿园,教师越往下要求越低;从大城市到乡镇农村,教师越往下整体素质越低,而西方国家在相应层面上,教师整体素质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二是生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大学分"985""211",一本、二本等;中小学分示范学校、重点学校、一般学校,生源分布是按学习成绩好、中、差一一对应的。西方国家的生源也有选择,但录取方式不是严格按学习成绩来的,任何一所学校在学习成绩方面好中差都有。 三是教育经费结构需要调整。西方国家教育经费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较大,我国高等教育所占比重大大高于西方国家;教师的科研经费,西方国家大部分用于师生的研究和学生奖学金,而我国绝大部分是用于教师自身的研究活动。 四是课程结构需要调整。西方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少而简单,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和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多而基本上都是必修课程,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依然突出,活动单调且数量、质量满足不了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 五是学习结构需要调整。西方国家小时候以玩耍为主,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学习比较轻松。到了高中特别是大学,孩子承受力强了,学习的内容和压力才不断提升,进大学门容易,不好好学习就很难走出大学的校门。我国是小时候该玩时不让玩,考上大学后该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候,却又不去学了。 优秀教师重点放在小学还是大学?生源是按兴趣分类还是按成绩分层?教育经费重点放在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课程内容是小时候多点好还是大了多点好?学习是小时候轻松点好还是大了轻松点好?这些常识性的道理,为什么在教育实践中就容易背道而驰呢?这些结构如果调整不到适当的位置,那么就有可能既无法遵循教育规律,也无法保障教育科学发展、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