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和珅的赈灾行为


  【摘 要】本文依附清朝和珅在赈灾时向粥里掺黄沙这一现象,探讨当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时的一系列问题。信息不对称会引发市场失灵现象,无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在机制设计理论中,促使经济主体自利行为自愿实现机制所制定的目标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为了达到机制目标进行信息甄别时,是需要某些有成本的行为来达到这一目的的,而这些行为的成本是需要处在信息劣势的一方来承担的。处在信息优势的一方所掌握的私有信息享有信息租金。即需要劣势一方支付信息租金来得到信息,进而达到机制目标。在现实中,这种损害了底部群众利益的进行信息甄别的行为,特别是机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底部利益的行为,带来的利弊往往饱受争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息甄别;信息租金;激励相容
  一、前言
  资源配置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尤其是完全竞争市场在所有资源配置中是最有效的,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数市场都并非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在众多市场中出现。信号发送理论和机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研究有关信息的问题,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历史事件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信息不对称引发地一系列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况,探讨因信息甄别而引发的众多社会情况。
  二、和珅为什么要这样做?
  和珅在赈灾时向粥里撒沙这一举动看似无理但却行之有效。下文将用经济学视角分析这举动背后的经济原理,并探讨根本原因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赈灾时,把有限的粮食尽可能多得分给灾民,涉及到稀缺资源的配置,这正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而在分发粮食时,会有许多富人伪装成灾民混入其中争夺粮食,这样就难以达到赈灾的效果。因此,如何把粮食发给真正的灾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只有民众自己清楚自己的身份,,官府是难以甄别来人是穷人或者富人。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才导致赈灾时问题的发生。
  在《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中讲到信息的不对称存在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比雇主对自身才能了解得多,其中具有较高才能的劳动者可以通过某些有成本的行为进行信号发送,雇主通过观察劳动者的情况对劳动者的才能进行甄别,从而解决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中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
  同时斯彭斯的研究也引发另一个问题,缺乏信息的一方能否通过某些有成本的行为对另一方进行质量甄别?
  在赈灾这件事情上,官府、穷人和富人之间也形成互相博弈的关系,富人比官府对自身情况了解得多。官府要把粮食分发给穷人用以救命,是不希望富人来争夺有限的资源,可官府和穷人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那么官府为了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区分出富人,使整体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是否也可以或者怎样通过某些有成本的行为来达到信息甄别这一目的?
  三、怎样做到信息甄别?
  由赫维茨创立,马斯金和迈尔森进一步发展的机制设计理论,加深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我们对优化分配机制的属性和私人信息的理解。
  机制设计理论涉及的激励相容概念指如果某个机制使得显示偏好策略成为占优的均衡策略,那么这一机制就是激励相容的。当信息不完全并且不可直接控制时,所制定的机制要能够给每个参与者以激励,使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达到机制的目标。其次,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促使经济主体自利行为自愿实现机制所制定的目标。
  在这个问题中,富人可以装成灾民,而灾民不可以装成富人,设计的机制必须考虑激励相容,使粥处于穷人愿意吃而富人不愿意吃的状态用以区分两类人。为了使设计的机制处于能够区分两类人的状态,通过削弱物品的效用来达到这一目的。与此同时,两个激励相容约束仅有富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是紧的。
  前来讨要粮食的富人可以进行乔装打扮,在外表上可以装作穷人,但他们仍然和穷人有着本质区别。对灾民来说,只要有吃的就完全够了,哪里还会在乎吃的质量。处在及饥饿状态的灾民可以毫无顾忌地吃混有黄沙的米汤,这些粮食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效用极大,而对于温饱没有问题的富人,依据边际效用递减,掺有黄沙的米汤已经难以再满足需求和心理感受。富人也没有必要再进行这一行为:装作穷人混吃。也会让更多真正灾民分到粮食。
  四、进行信息甄别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米汤掺沙确实让更多真正灾民分到粮食,更多人活下来。但也是上文提到的,进行信息的甄别需要通过某些有成本的行为达到这一目的。那么甄别信息的成本要由谁来承担?
  信息是权力的来源,具有信息优势的个人掌握着实际有效的权力。而信息也因为信息租金的存在成为一种信息权力,有私人信息的人必然享有一定信息租金,在官府、灾民、富人中,富人掌握着自己是否是富人的私有信息,这一信息享有一定的信息租金,官府和穷人想要得到这一信息,强制性把富人的私有信息披露出来,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由位于信息劣势的穷人来承担,如果富人不参与赈灾,那么穷人本可以喝到纯净米粥而由于富人的介入,想要分辨出他们,穷人只有喝掺沙的米粥才能减少富人的介入,保全性命。
  这样的方式,通常会造成底部无效率,这些位于信息劣势的人群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来获得一定的收益。灾民为了保住性命,付出了更多代价,由原本可以喝到纯净米粥变成喝掺黄沙的米粥。达到了目的,但物品的功能效用被削减。
  五、结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廉租房没有独立厕所,信用卡低净值客户权益少,经济学发中文期刊奖励低等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私有信息的存在而难以区分对象造成的。在这些现象中人群通常会分为两类,即底部和顶部。顶部往往是私有信息的掌握着,要区分这两人,得到信息,通常会让底部人群来支付信息租金,会造成底部无效率。削弱物品的效用满足顶部人群的激励相容约束,使设计的机制位于能区分顶部人群和底部人群之间,一定程度上能够甄别人群,到达机制目标,但同时也会使底层人民的利益受损。所以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很难得到一致结论的。
  【参考文献】
  [1]方燕等.机制设计理论综述[J]. 当代财经,2012,7
  [2]汪红梅等.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述评——信息与激励:看得见的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2008,3
  [3]刘峰.不完全信息、激励与机制设计理论——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评述[N].光明日报,2007年10月30日(010)版
  [4]王雄元.自愿性信息披露:信息租金与管制[J].会计研究2005,4
  [5] 張祥稳,余林媛. 乾隆朝灾赈类型考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6] 郭常英,岳鹏星. 近六年来中国近代慈善史研究述评[J]. 中州学刊. 2014(10)
  [7] 杨春雨. 乾隆时期的粮食短缺及原因[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8] 张艳丽. 从辛酉灾赈看嘉庆中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网站目录投稿: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