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里头不知有多少人才啊!所以古人有一句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天给你们开了一个儿童必读的国学书单,教你们的孩子,快速进入中国文化的宝库,知道上下五千年。 (一)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二) 《文字画研究》、《御定康熙字典》、《新修康熙字典》《远东国语辞典》(三) 《幼学琼林》《古文观止》《龙文鞭影》 (四) 《增广诗韵合璧》《古诗源》《宋元诗评注》《清诗评注》《随园诗话》 (五) 《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 (六)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一至十八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七) 《古今图书集成》(八) 《纲鉴易知录》 为什么选择这些书籍呢?很简单,通俗易懂,过去的读书人和现在的读书人是不同的,他们做学问写文章并不是为了钱财,不是为了版权耗费,而是把知识传给我们的后代。就说《古文观止》,影响中国几百年,深受帝王将相的喜欢,这本书谁写的呢?不知道呀!听说只是个私塾先生,但并不影响它成为古文爱好者的必读书籍之一。 再说为什么要读《幼学琼林》,这书在古代不过是幼儿教材,可是你读了这本书,什么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你大概都知道了。还有《朱子治家格言》,以前的孩子七八岁就会背了。读完了,家中的长辈会询问,作者说的哪些地方自己做对,哪些地方做错,做对的就在对的地方画上红点,做错的地方画上黑点。就像道士的功过格。一个孩子知道对错,知道自我反省,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俢正。这就是古人的人格教育呀! 你们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现在的人有几个做到的,可古人却能做到,不管活到四十九还是九十九,每日起床必是整理家居,夜晚休息必要察看门锁。这是八九岁就教的道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每一口饭都不容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晓得节省,不是消费刺激生产!"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做人做事,事先准备好,不要口干了才掘井汲水。"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财物的运用,对自己尽量地节省。宴会场合"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家里用的东西不要太讲究,好用、干净就是了。 "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不要贪心,不劳而获大多不是好事。酒并不是叫你不要喝,是不要过量。"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小贩卖东西,挑担到门口,不要贪便宜斤斤计较了,人家没有本事做老板,做小贩就是要赚钱。你说他骗我,就算骗,给他骗一下,他要回去养家嘛!"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做人要厚道,多帮助人家,尤其你们做大老板的,对你的职员刻薄,不会成功的,理无久享,会受报应的。"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比如对父母不孝顺,很快就垮了。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拍马屁,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到人家穷,看不起人,自己太下贱了。"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最好不要打官司,打官司两方面都没有好处。"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少讲话。"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不要认为自己有钱,有地位,有势力,欺负弱者。不要因为自己好吃,随便杀生。"乖僻自是,悔误必多",个性太孤僻,或者太自以为是,你后悔和失误一定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意志消沉,自甘堕落,等于败家。不要交那些年轻的小混混,将来必然受他们拖累。这些都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的办法,现在的孩子又有那个认真读过。 最后它告诉我们"读书志在圣贤",读书不是为了拿高薪,而是为求学问,是以圣贤为榜样和最高目标,并不是求圣贤的名,或者装做道貌岸然的样子。读书不一定做官,万一不幸而出来做官,则"为官心存君国",比如出来做公务员,就要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国家负责。"安分守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知道自己的本分,也懂得时间和形势,尽本分之后听天命,做人做到这样,这才像一个人。 再说下《古今图书集成》,这是康熙、雍正时期编的,他把中国文化几千年,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医药归医药,都集中了资料,也被称为《康熙百科全书》。再有两部,《古文辞类纂》,这是安徽桐城姚鼐编的,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还有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他想在学术界超过古人,想超过桐城学派。所以他用自己一生的学问编了一套书,如果你们拿来好好读,你们就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都吸收了。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政府没花多少钱,都是老百姓这类读书人自己培养子弟出来,影响一个国家,影响整个时代,甚至后世子孙。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借口不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