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喜欢朗诵古诗,最喜欢读描写花的诗。 诗在我心中有了花的形状。 看!《江畔独步寻花》中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生动地描写出了桃花盛开之佳景,写出了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愉悦心情。 诗在我心中有了花的颜色。 《北陂杏花》中的"总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杏花也好,《书幽·芳亭记》中的兰花也把诗人通过一个个简短的诗句词句,记录了他们的千姿百态,各种高尚的精神流传千古。 诗在我心中有了花的风骨。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就憔悴芳姿。"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多丽咏白菊》。诗人通过孙寿、韩令、徐娘等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贵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幽远,不似韩令之香味袭人;其色银白,不是徐娘之白,博粉争妍。此人不胜兮花自惜,日情到得出众。是林爱之极矣,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 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目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诗在我心中有了花的自我。 宋代诗人,王安石有一首赞美梅花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坚强不屈的高尚品质,后两句解白雪尤香,突出其孤傲优雅的精神,再联想一下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宋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苍,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熙宁七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罢相,熙年九月再次被罢相,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正有相似之处境。以花喻人,此诗才有其心境。 古代诗人,常写花,多以花喻人,赋予花以个人之志向,诗中花才会显得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