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南阳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 "大历十才子"中,韩翃与李益最为出名,因为他们都有一段毁三观的爱情故事,被载入了《唐传奇》内。 韩翃的爱情故事,与他一位姓李的朋友有关。 这位姓李的朋友,生于富贵之家,据说还是个皇亲宗室。 有一天,韩翃到这位李姓朋友家做客。 李朋友很高兴,叫了自家的歌姬柳氏歌舞助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加上"情"的催化,两个人便眉来眼去,看对了眼儿。 李朋友倒也豪爽,不仅没有生气,甚至拿出三十万钱,大手一挥,去吧。 于是,韩翃便带着朋友的姬妾和朋友的钱,一起去过那没羞没臊的生活了。 转眼到了天宝年间,长安大乱。 韩翃回家省亲未回,只留柳氏在长安。 柳氏为了躲避兵祸,便剪去长发,穿上缁衣,做了尼姑,寄居在法灵寺内。 此时,韩翃流落到了青州,成为节度使侯希逸帐下的幕府书记。 他也在日夜思念着柳氏。 他四处派人打听柳氏的下落,未果,便写了一首《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这"柳",就是柳氏呀,言辞中是探问柳氏是否改嫁。 他让寻找柳氏的那人,带着这首诗,如果碰到了,就交给她。 几经周折,那人终于找到了柳氏,并将这首诗交到了她的手里。 可是,此时的柳氏,已经成了大唐降将沙咤利纳的姬妾。 这沙吒利有功于唐朝,很有权势。 柳氏含着泪依韩翃的《章台柳》词牌也填了一首词:"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 倾诉了自己对韩翃的痴情又流露出内心的幽怨和无奈。 不久,韩翃随节度使入朝,返回京城长安。 有一天,他正在街上,偶遇一辆装饰华丽精美的牛车,忽闻车中传出久违的声音:"韩翃——" 是柳氏。 韩翃追上牛车。 两人久别重逢,泪如雨下。 柳氏向他倾诉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韩翃的一位朋友听说了这事,愿意冒险去把柳氏接出来。 他让韩翃写了一封信,然后飞身上马,急驰来到沙咤利的府邸门口。 然后,找了个借口,将柳氏接了出来,与韩翃重逢。 韩翃的顶头上司侯希逸,为了避免冲突,便亲自出面,请皇帝干预此事。 皇帝听了韩翃与柳氏的故事,深受感动,便下了一道御批,让二人破镜重圆。 这就是唐传奇《柳氏传》的故事。 两人又继续在长安开始过上了那没羞没臊的生活。 转眼到了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或一日。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便隐于山林,坚决不受奖赏。 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便命人放火烧山。 他却抱树不出,活活地烧死于山中。 晋文公悔之不及。 为了悼念他,于是,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做饭,只准吃冷食。 以后,相沿为寒食禁火风俗。 那个时候,每年逢此节日,家家禁火,吃现成的冷食,晚上也不许点燃灯烛,日间人们常出外游春。 既然没法在家里喝茶吃烧烤,他就和柳氏出来赏春。 走着走着,两人便被眼前迷人的春光陶醉了。 只见大街小巷,处处飞花,姹紫嫣红,杨柳舞絮,若雪曼舞。 面对这盎然的春意,韩翃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皇都今日成了春城啦!" 两人流连忘返,一直闲逛到日暮时分。 为了游览长安城的暮色,他们又登上了高台。 此刻,韩翃看到皇宫中隐约晃动着一团团火光,它们穿过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宫殿,飞向附近四面八方的官邸。 他知道,这是太监在走马传烛啦。 不久,朝廷近臣的家里,也开始烛光通明,一片亮堂。 可是,城里的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人家,却仍然漆黑一团,被深深地掩没在越来越浓的暮色里。 在唐代,皇宫和贵族宠臣府邸在寒食节仍能点灯燃烛。 这是皇帝恩准的特权,普通人家却根本享受不到。 长期屈居幕僚、失意不得志的韩翃,对此明暗差别十分敏感。 他由此想到了如今皇权的旁落,就像这寒食节里的烛火一样。 甚至连专权的太监们,也分享了皇家的特权。 自从肃宗、代宗皇帝以来,太监权势日盛,当今皇帝更让太监统率禁兵。 这种情况,多么像汉代末年宦官专政那样。 回到住处,韩翃便写出了这首讽古喻今的七言绝句《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末的"五侯",有人认为是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个人,也有人认为是指东汉末年桓帝在同一天里所封的五个专权太监。 但不论怎样,韩翃此诗的喻意也都相当明显了。 据说,这首诗很快传进了皇宫。 唐德宗读了非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喜爱。 当时,知制诰(代皇帝写诏令的官)正好缺员,宰相奏请皇帝提名。 唐德宗立即批道:"韩翃。" 可是,当时除了写此诗的韩翃外,还有一个同姓名的江淮刺史。 皇帝究竟要任命哪个呢? 宰相奏请再批。 唐德宗又写下"春城无处不飞花"这首诗,然后批道:"与此韩翃。" 这样,韩翃便当上了官,成为皇帝的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