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的糟糕表现是亚洲投资银行业今年面临的主要难题,IPO金额下降80%导致投资银行收入减少并被迫削减成本。 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头9个月香港市场上市交易总规模为57.6亿美元,创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而之前的三年,香港市场IPO金额一直排名全球第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股市的低迷帮助提振了亚洲投资银行包括并购和债券销售在内的其他业务,一些业务取得历史最好表现。但这些仍不足以抵消IPO业务下降的影响。 摩根大通亚太投资银行业务联席负责人Todd Marin表示,今年亚洲业务分化明显,一方面香港IPO交易令人难以置信地大幅萎缩,另一方面投资级债券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最高纪录。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工作繁忙,但获利减少。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头9个月亚洲(不包括日本)投资银行获得46亿美元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4%,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一些银行业高层和招聘机构人士称,为应对这一状况,银行一直在降薪和裁员。 几乎没有人认为,曾经受到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股票发售推动的香港IPO市场能够重新成为投资银行收入的主要驱动力。 高盛集团亚太(不包括日本)投资银行联席负责人Dan Dees表示,未来香港IPO市场表现可能不再成为投资银行年度业绩的决定因素。该公司一直在扩大并购、债务和风险管理业务,同时将一些人手从股票销售业务调离。例如,高盛已将亚洲(不包括日本)股权资本市场联席负责人Steven Barg调至新加坡掌管东南亚投资银行业务。 当然,近期全球股市的反弹以及过去几周香港市场大量涌现的股票发售交易令银行家们对于成本削减力度有望减弱的期待增加。在规模较大的交易方面,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 AIG)发售了20亿美元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AIA Group Ltd.)的股票。 但仍无法确定投资者的兴趣是否足够大以及足够持久,以至能够促使投资银行推动IPO交易。将于今年秋季在香港市场进行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eople"s Insurance Co. (Group) of China)规模4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将成为一大考验。 花旗集团亚太企业和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Farhan Faruqui表示,如果能有一些IPO取得成功并且股价在上市后走高,投资者信心将恢复。 活跃的并购和债券发售活动令投资银行业务维持繁忙,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香港此前几年IPO热潮时上市企业的股票表现糟糕。中国的企业家们看到自己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后,决定使用低成本发债取得的资金将企业私有化。一些参与IPO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将资金转向债市,这帮助推动了债券发行。 摩根大通的Marin表示,受私有化热潮影响,并购活动连续第二年取得增长。摩根大通正担任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Focus Media Holding Co., 简称:分众传媒)董事会独立董事的顾问。分众传媒已收到来自其董事长江南春(Jason Jiang)和包括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在内的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共同发出的36.6亿美元私有化要约。分众传媒股价去年因受到一家卖空机构攻击而大幅下跌,但之后反弹。 今年头9个月亚洲(不包括日本)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收购交易金额达到创纪录的8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近期的大规模交易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对加拿大石油生产商Nexen Inc. 的收购,以及喜力公司对虎牌啤酒生产商亚洲太平洋酿酒集团(Asia Pacific Breweries Ltd)的收购。另外一项预计不久将宣布的交易是荷兰国际集团对亚洲保险业务的出售。 投资银行收入方面的另一个亮点来自债券发售交易的大幅增加。今年以来,亚洲(不包括日本)企业美元、日圆或欧元投资级债券发行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是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企业由依赖银行贷款转为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正是受到寻求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因害怕遭受损失而由股市转向债市推动。 银行业人士认为亚洲债务市场的发展将成为长期趋势,追随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