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以茶会友三味茶庄


  原标题:三味茶庄
  南京 赵绍龙
  初春的一个下午,天气还有些寒意,我应文友之约,赴三味茶庄一叙。
  茶庄地处新街口腹地之淮海路,距金陵刻经处西不过百米之遥,门面不大却独具传统特色:一块黑漆金字牌匾,上刻常国武教授所题"三味茶庄",配一副联语:"儒道释三家兼爱,苦淡甜九味存真。"为金陵忍冬楼主人宋谦所书,上款却为"三味浙东撰句",应该就是这里的庄主了。门前又置一特大东坡提梁绿泥紫砂壶,足可与人比肩,可谓金陵一景。
  我方进门,庄主已经起身相迎。他个头中等,身段敦实,小平头,大耳垂,着灰色对襟中式棉袄,殷勤招呼落座泡茶。此时尹兄最良已在客厅,边饮茶边审校几页竖排文稿小样,是几位文友所写茶庄逸事。我初来乍到,先取出拙书小联奉上,"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庄主读罢甚喜,连声说古之"龙团"可是名茶,宋徽宗爱茶,其时上佳龙团凤饼几可与黄金等价喔!
  庄主姓王,名浙东,出自制茶世家。家在浙江新昌县镜岭乡小泉溪村,小泉溪乃曹娥江源头之一,群山叠翠,云雾缭绕,潺潺流水,掬之可饮,村民历来以种茶制茶为生,名闻遐迩之"泉溪人"龙井便是那里的特产。
  浙东之父王宣德,是大佛龙井创始人之一,有着近半世纪炒茶经验。数年前的一个早春,曾亲临南京观摩雨花茶开炒盛事。老人随手捻起一片鲜叶察之,口中喃喃自语"这是龙井43",又道:"不过同样原料,制作手法却完全不同。龙井杀青,在摄氏120度,雨花茶在160度左右。龙井成片状,讲究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雨花茶搓条成松针状,讲的是圆、绿、紧、直、细。茶香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种奇妙特性,造就了不同名茶的不同滋味啊!"一番高论,博得同仁点头称赞。
  浙东自小在茶地中长大,对茶农的甘苦有着深切体味。村前村后都是山,茶农祖祖辈辈不停开拓,把片片青山辟为茶园。每天出门,先挑粪上山,晚上收工又肩扛一担柴草回家,就这样踏着几十里的山道,周而复始地劳作。浙东中学毕业后,承继父业,学习种茶采茶炒茶卖茶,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继而来到南京创办茶庄,让南京人认识了"泉溪人"龙井。
  泡一杯龙井,汤色清澈明亮。轻轻啜上一口,一股清香从舌尖掠过,经齿喉流过食道。停一会儿,其甘甜舒爽反刍上来,经久不散,唇齿留香。每年头道新茶,喝的就是这春天的滋味!
  每到开春,"泉溪人"龙井的铁杆粉丝,就盼着买到三味茶庄的新茶。这时候庄主最忙。毎次到货,他总会仔细挑拣把关,又不时把本地信息和自己对新品的分析见解反馈给家乡的制茶人。茶农之子,20年如一日,唯希望懂茶人能喝到真正的好茶。
  浙东到南京后,以茶会友,结识了不少文化人。
  "家乡的茶不仅是佳茗,更是文化的一大载体。10年前,我想到用印章来体现茶庄的特色,请著名印人苏金海先生刻了一方一圆两枚篆印,钤在纸方包装的上方,别具一番书卷气,成本倒比那些过度包装还低。后来又刻了‘茶香茶农苦’‘茶与知己喝’等印章。印者信也,代表我的品性和人格,也包含我对文化的热爱和敬畏,对家乡的眷念与深情。"
  这时,又一位老友、印人童迅应邀而至,带来一本新作《二十四节气与茶文化》,其中包含农历各节气的篆刻作品和朱敏先生所配书法题识,书印结合,相得益彰。随手披阅,忽见龙井茶与芒种节气之应和:"芒种是收获带芒植物的季节,麦子熟了,而稻田则到了播种时节。此时湿气开始蒸腾而闷热,故而饮食应清淡。悠悠然泡一杯龙井茶,清淡适宜,可以调养精神。"这书与茶有缘,亦与吾辈文友有缘。
  浙东又道:人活着不是为数票子。我把自己的生活分为三块:事茶,读书,听琴。20多年前没考上大学,一直遗憾,现在有时间一样可以读书,结合茶之专长,与朋友交流论道,其乐无穷。还有一件喜欢的事,就是听琴,清闲无人时也常自抚两曲。琴声轻,人心静;人心静,琴音儿清也。
  数日前,浙东路经淮海路万达广场,见曾是全国著名茶叶连锁专卖店与苏州百年老字号三万茶庄均已成旧址,他感慨:此店曾大我几倍矣!茶业之寒潮比春寒料峭的天气更冷!然而冷也是真正老字号的一块试金石。冷淡相守后终会是春回大地!一切轮回,皆为否极泰来!
  "一杯茶,端起、放下;20年弹指一挥,如今两鬓灰白。期白发满头时,仍在三味茶庄烧水、泡茶,迎送文友!"浙东道。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站目录投稿:若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