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一线职工常年漂泊在外,工作条件艰苦,职工及其家庭存在诸多困难。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一线职工服务工作,带领职工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发展目标,值得思考。本文对一线职工需求与现状以及改善途径作了初步思考。 需求与现状 经济收入情况。随着施工企业效益进入微利化,企业成本管控(包括人工成本)日益加强,一线职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逐渐降低。某些经营困难的企业,一线职工收入甚至低于农民工,特别是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收入总体偏低。加上受工程验工计价及资金拨付速度的影响,工资发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对职工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工作环境情况。工程项目大多远离都市,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交通不便。一线职工长期在野外作业,居无定所,青山作伴,工程为伍,板房相依,艰苦相随,寂寞难耐。 身体健康状况。由于工作环境艰苦,条件设施有限,加之多数项目存在工期压力,现场施工基本是连续作业不间断,一线职工往往不能保证足够的休息,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个人发展情况。部分施工企业存在管理体制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情况,导致一线职工对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不满。特别是年轻职工,在一个项目干几年后,工作没有明显起色,又将奔赴下一个项目,因为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导致工作满意度不断下降。 家庭情感状况。一线职工常年漂泊在外,难得顾及家庭,有的甚至几年不能回家,导致亲情疏远。在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夫妻感情等问题上,他们往往十分烦恼。青年职工更面临找对象难的问题。本来有对象的职工一到工地便天各一方,情感的失落和苦闷常常使一些青年职工深感痛苦。 思想情绪状态。工作年限较长的职工经历了作业条件不断改善的过程,工作认可度较高。工作年限较短的职工大多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磨炼较少,对工作、生活的品质要求较高,对一线工作的满意度较低。 改善途径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渐滋生。企业应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引导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艰苦是成就事业的"磨刀石",只有面对现实、立足岗位、乐于吃苦、勇于担当,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人生价值。 ——加强文化引领,增强职工自豪感。 首先是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内部舆论引导,提升员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员工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用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其次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核心价值体系落实的模范,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企业应全方位宣传本行业、本企业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让生动的故事、感人的事迹、鲜活的人物形象扎根在职工的脑海。通过宣讲企业价值观,让职工认知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加强职工关怀,增强职工归属感。 首先要建好职工之家。一线职工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工地,那里其实成了他们实际意义上的家。职工之家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一线职工的生活水平。要以"安全之家、文化之家、创新之家、和谐之家、小康之家"为目标,建好职工之家,切实将一线职工的吃、住、行、医、乐、学、健等需求落到实处。不仅工地要建家,企业更要建家。部分施工企业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存在一定比例的外地迁入职工,这部分职工实际上已经以企业为家,圈子也从乡邻、亲朋转变为同事、朋友。企业家庭的冷暖直接影响着这部分职工的幸福感。 其次要畅通职工晋升通道,做好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企业应制订科学先进的考核、选拔、晋升机制,畅通职工晋升通道,帮助职工制订职业规划,使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通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一线职工的业务技能。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开展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文体比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为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再次要做好职工慰问与帮扶。施工企业一线职工面临着工作、生活、家庭的重重压力,更需要企业的关心和帮扶。企业可开展"导师带徒""青年联谊""集体婚礼"等活动,帮助青年职工融入企业。基层党组织要主动贴近职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消除职工的思想包袱。企业相关部门应主动走进职工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诉求,解决思想困难。工会组织要大力开展职工慰问和帮扶工作,通过"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日常送关怀"、节日慰问、生日慰问、助困、助医、助学等方式,营造温馨和谐的企业氛围。 ——提高一线职工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 施工企业一线职工在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自己付出了较大的牺牲,应该得到相对较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作为对他们和家庭的补偿。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经济收入。同时,企业要通过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文化塑造,提升一线职工的社会形象,让职工更有尊严。